[发明专利]强流脉冲电子束入射角二维分布测量探头、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11883.7 | 申请日: | 2015-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1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胡杨;杨海亮;孙剑锋;孙江;张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T1/29 | 分类号: | G01T1/29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陈广民 |
地址: | 71002***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脉冲 电子束 入射角 二维 分布 测量 探头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强流脉冲电子束入射角二维分布测量探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锈钢阳极、有机玻璃模块托体、1个简易法拉第筒、N+1个SSMA型同轴转接器、N个衰减片,N≥2;所述有机玻璃模块托体设置在不锈钢阳极内;所述不锈钢阳极包括准直板,所述准直板位于有机玻璃模块托体前方;所述有机玻璃模块托体3设置有N+1个蜂窝状分布的法拉第筒安装孔,简易法拉第筒放置在中心的安装孔内,N个结构相同的法拉第筒放置在其余的法拉第筒安装孔内;法拉第筒由内向外依次由高纯石墨收集体、有机玻璃绝缘套筒和不锈钢屏蔽筒组成;简易法拉第筒由高纯石墨收集体组成;高纯石墨收集体加正偏压,其前端面中心设置有盲孔的内底面刻有多个齿槽,其后端面分别接SSMA型同轴转接器,用于引出信号;所述准直板设置有N+1个准直孔;每个准直孔均与一个法拉第筒安装孔同轴心设置;N个衰减片分别放置在N个法拉第筒和相应的准直孔之间,衰减片厚度互不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流脉冲电子束入射角二维分布测量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纯石墨收集体前端的盲孔内底面刻有多个齿槽。
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强流脉冲电子束入射角二维分布测量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槽数量为5个,齿槽角度为6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强流脉冲电子束入射角二维分布测量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孔为V型准直孔,所述衰减片为铝膜衰减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强流脉冲电子束入射角二维分布测量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N=4;4个法拉第筒均布在简易法拉第套筒圆周。
6.基于权利要求1至5所述强流脉冲电子束入射角二维分布测量探头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个测量探头,分别位于实验靶靶面的不同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探头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位于实验靶靶面的靶心、边缘以及二者之间的中间区域。
8.一种强流脉冲电子束入射角二维分布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关联数据库:
1.1)建立单能电子束轰击一定厚度衰减片蒙特卡罗模型,得到能量为E束流强度为I的电子束以不同入射角轰击厚度为d的衰减片后的透射束流强度i(E,d,θ);
1.2)定义i与I之比为透射系数,记为α(E,d,θ);
1.3)在能量E和衰减片材料确定的前提下,建立起透射系数α、衰减片厚度d与入射角θ间的关联数据库;
2)将测量装置装配到强流电子束二极管上,进行实验,测量得到二极管间隙电压;通过至少一个强流脉冲电子束入射角二维分布测量探头,测量强流脉冲电子束束流强度I(t)和轰击不同厚度衰减片后的束流强度i(t,d),得到实测的各个t时刻下的透射系数αexp(E,d);
3)求出限定靶面位置处t时刻电子束入射角分布:3.1)关联t时刻二极管间隙电压,得到该时刻下入射电子束能量E;
3.2)利用式(1)或式(2),代入透射系数数据库α(E,d,θ),通过穷举法或者人为设定p(θ)并进行反复迭代逼近,得到使式(1)或式(2)成立的p(θ)。该p(θ)即是限定靶面位置处时刻t下的归一化入射角分布;
其中:
f(θ)为电子束入射角分布函数;
θmax为最大积分角度,由V型准直孔角度确定;
p(θ)为归一化的电子以θ角入射的概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未经西北核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188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震勘探作业中查线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定位装置以及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