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计算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11981.0 | 申请日: | 2015-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80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田光召;邓建军;徐继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王再朝 |
地址: | 201114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具有底板、第一主板模块及连接模块。底板具有底面,底面沿第一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及第二侧,且底面具有从第一侧往第二侧方向延伸的第一元件布局区、第二元件布局区以及较第一元件布局区及第二元件布局区远离第一侧的一连接元件布局区。第一主板模块自第一侧至第二侧可抽拉地位于底面的第一元件布局区,第一主板模块具有第一托盘、第一主板、第一中间板、第一控制板、第一电子硬盘。连接模块位于底板的连接元件布局区,第一主板模块电性连接所述连接模块,且透过连接模块实现与外界通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可抽拉的主板模块,且主板模块具有可支持序列式传输接口及电子硬盘的计算机。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计算机技术中,例如台式电脑、服务器等,其硬盘大多直接固定于壳体内。然而,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在受限的壳体内,计算机能够设置的硬盘数量十分有限。此外,目前的服务器架构中,大多数的机板采用固定的方式来设置服务器的主板。因此,当需对其中一个机板进行更换时,就需要拉出整个托架,才能进行更换,且当托架拉出时,设置于托架上的机板非常容易与底板脱离进而造成系统服务中断。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提供可抽拉式的主板模块,且主板模块具有支持序列式传输接口及电子硬盘的计算机以提供硬盘的扩充。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包括底板、第一主板模块及连接模块。底板具有底面,底面沿第一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及第二侧,且底面具有从第一侧往第二侧方向延伸的第一元件布局区、第二元件布局区以及较第一元件布局区及第二元件布局区远离第一侧的一连接元件布局区。第一主板模块自第一侧至第二侧可抽拉地位于底面的第一元件布局区,第一主板模块具有第一托盘、第一主板、第一中间板、第一控制板、第一电子硬盘。第一托盘位于底面的第一元件布局区。第一主板设置于第一托盘上,第一主板具有第一中央处理器单元、第一电端口及第二电端口。第一中间板设置于第一托盘上,且较第一主板远离底面的第一侧,第一中间板电性连接第一主板,第一中间板具有第三电端口。第一控制板具有第一序列式传输接口端口,第一控制板可选择地设置于第一主板或第一中间板上,相应地,第一序列式传输接口端口可选择地与第一电端口或第三电端口耦接,所述第一序列式传输接口端口与所述第三电端口耦接时,所述第一控制板与所述第一中间板平行设置。第一电子硬盘(SATA DOM)具有第一序列式总线端口,第一电子硬盘可选择地设置于第一主板或第一中间板上,当第一电子硬盘设置于第一主板时,第一序列式总线端口与第二电端口耦接。连接模块位于底板的连接元件布局区,第一主板模块电性连接所述连接模块,且透过连接模块实现与外界通讯。
根据上述本发明所揭露的计算机,藉由第一主板、第一中间板、第一控制板、第一电子硬盘设置于第一托盘上,令第一主板模块可抽拉的设置于计算机的底板上。此外,藉由第一控制板的第一序列式传输接口端口及具有第一序列式总线端口的第一电子硬盘,且计算机可扩充具有更多的扩充功能及存储空间。
以上关于本揭露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计算机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第一主板模块可抽拉地设置于底板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第一主板模块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第一主板模块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第一主板模块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第一主板模块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第一主板模块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19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