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纤维后整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13093.2 | 申请日: | 2015-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31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陆新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鑫轮纳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B3/02 | 分类号: | D06B3/02;D06B23/04;D06B15/02;D06B2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整理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后整理设备,所述后整理设备包括纤维输入机构(101)、纤维浸泡机构(102)和纤维输出机构(103),所述纤维输入机构(101)的出口设置在所述纤维浸泡机构(102)的入口处,所述纤维浸泡机构(102)的出口设置在所述纤维输出机构(103)的入口。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纤维后整理设备,它不仅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还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品质,降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不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纤维生产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纤维后整理设备。
背景技术:
功能纤维的发展是现代纤维科学进步的象征。功能纤维、差别化纤维和高性能纤维的发展为传统纺织工业的技术创新,向高科技产业的转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贡献。功能纤维是指除一般纤维所具有的物理机械性能以外,还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新型纤维。比如说:纤维具有卫生保健功能(抗菌、杀螨、理疗及除异味等);防护功能(防辐射、抗静电、抗紫外线等);热湿舒适功能(吸热、放热、吸湿、放湿等);医疗和环保功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在功能纤维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使得纤维与功能材料有效地结合,纤维需要具有一定的湿度,因此在功能纤维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纤维进行浸泡,浸泡完成之后由于湿度太大,还需要对其进行挤压,使得其保持在合适的湿度,而现有技术中,浸泡过程以及挤压过程都采用人工手动的方式进行,这样操作的缺陷非常明显,就是效率低下,而且由于在手动浸泡的过程中,由于纤维比重小会浮在水面上,而手动浸入的话使得其浸泡过程中湿度不一致,而且不易操作,而在挤压的过程中,由于人工很难以衡量和控制力度,因此挤压过程中不能使得功能纤维的湿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使得产品性能不一致,很容易出现不合格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纤维后整理设备,它不仅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还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品质,降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不合格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纤维后整理设备,所述后整理设备包括纤维输入机构、纤维浸泡机构和纤维输出机构,所述纤维输入机构的出口设置在所述纤维浸泡机构的入口处,所述纤维浸泡机构的出口设置在所述纤维输出机构的入口;
所述纤维输入机构包括输入机架,所述输入机架上安装有由电极带动的第一循环输送带,所述第一循环输送带输出端的下方设置有纤维浸泡机构;
所述纤维浸泡机构包括安装机架和浸泡水箱,所述安装机架上安装由电极带动的第二循环输送带和第三循环输送带,所述第二循环输送带和第三循环输送带上安装有竖片,所述第二循环输送带和第三循环输送带之间具有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位于所述浸泡水箱中,所述输送通道的入口处位于所述第一循环输送带输出端的下方;
所述纤维输出机构包括输出机架,所述输出机架上安装有电机带动的第四循环输送带,所述第四循环输送带上均匀地设置有若干漏孔,所述输出机架上且位于所述第四循环输送带的上方安装有纤维挤压机构,所述第四循环输送带的输入端位于所述输送通道的出口下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纤维挤压机构包括挤压辊、联动皮带以及与所述输出机架连接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数量为两组,位于所述输出机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输出机架上的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导向轨道,调节块可活动安装在所述导向轨道上,所述挤压辊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调节块上,所述安装框架上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下部为螺纹段,所述螺纹段与所述安装框架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段的前端与所述调节块连接,所述调节杆上安装有皮带轮,所述联动皮带与所述皮带轮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鑫轮纳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鑫轮纳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30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动力的调节实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圆柱相贯体制图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