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套圈无心内圆磨削防烧伤支承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13999.4 | 申请日: | 2015-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15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余忠华;梅益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5/35 | 分类号: | B24B5/35;B24B5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8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心 磨削 烧伤 支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心内圆磨削领域,尤其是涉及微型轴承套圈无心内圆磨削中支承位置烧伤的防止与控制。
背景技术
滚动轴承是机械产品中的三大基础零部件之一。随着各类工业设备回转装置的轻型化,微型滚动轴承在办公器械、牙科齿钻、微型电机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微型轴承套圈进行无心内圆磨削过程中,套圈与定位挡板之间既存在着滚动摩擦存在着滑动摩擦,因此容易引发较大的摩擦热致使被加工套圈表面产生烧伤,即使较轻微的烧伤也会导致套圈表面发黑,影响加工成品的外观。针对这一情况,目前国内微型轴承套圈生产企业大多采用在无心内圆磨后增加一道抛光的工序,通过对表层的打磨实现去除磨削烧伤留下的痕迹。额外的工序使得套圈的加工成本上升,生产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套圈无心内圆磨削防烧伤支承装置,针对套圈与定位挡板间刚性支承带来的摩擦力大进而引发的套圈表面轻度烧伤问题,采用非接触式的气浮支承来取代传统摩擦接触式支承,抑制和防止套圈在内圆磨削过程中的表面发黑。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套圈水平布置在在工作台上方,轴向定位挡板设置在套圈的正下方,轴向定位挡板的下端固定在工作台的圆孔中,导轮1和导轮2设置在套圈的左右两侧,导轮1安装在导轮轴1上,导轮轴1安装在导轮轴套筒1中,导轮轴套筒1通过螺栓固定在工作台下方,导轮2安装在导轮轴2上,导轮轴2安装在导轮轴套筒2中,导轮轴套筒2下方设有导轨,导轨固定在工作台的方槽中,导轨底部与气缸推板相连,气缸推板由气缸带动,径向定位挡板设置在套圈的后侧,径向定位挡板内部设有通气管路,冷气枪的出气口与径向定位挡板的通气管路相连,从动轮1安装在导轮轴1上,从动轮2安装在导轮轴2上,从动轮1和从动轮2上布置有传送带,传送带通过张紧轮与主动轮相连,张紧轮安装在张紧轮轴上,张紧轮轴安装在工作台下方,主动轮安装在步进电机电机轴上,步进电机设置在工作台下方的电机座上,工作台外部设有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的出气端与冷气枪相连,冷气枪的入气口设有过滤器,冷气枪的出气端与径向定位挡板相连,径向定位挡板内部设有通气管路,冷气枪通过通过内部涡流管对压缩空气进行转换并生成制冷气体,制冷气体通过通气管路进入套圈与径向定位挡板的接触区从而实现套圈的气浮支承,空气压缩机的出气端设有压力传感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调节压缩气体的气压和流量。
所述径向定位挡板的后方中部设有开槽,冷气枪的出气管固定在开槽中,开槽底面上设有气管接头,冷气枪提供的制冷气体从气管接头进入,径向定位挡板的上方开孔处设有密封塞。
所述径向定位挡板内部气路包括四段通气管路,第一段通气管路是与气管接头相连的入气孔,入气孔的轴线与开槽的斜面垂直,第二段通气管路是与径向定位挡板底面垂直的分流孔,分流孔的一侧与入气孔相连,第三段通气管路是与分流孔相连的两排节流孔,第四段通气管路是节流孔相连的两排喷气孔,节流孔在径向定位挡板高度方向上均匀分布,两排节流孔关于径向定位挡板宽度上的中心线对称,喷气孔在径向定位挡板高度方向上均匀分布,两排喷气孔关于径向定位挡板宽度上的中心线对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向示意图;
图3径向定位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径向托板内部通气管路示意图;
图中:1、盖板;2、从动轮1;3、导轮轴套筒1;4、导轮轴1;5、导轮1;6、轴向定位挡板;7、套圈;8、传送带;9、径向定位挡板;9.1、密封塞;9.2、气管接头;9.3、开槽;9.4、进气孔;9.5、分流孔;9.6、节流孔;9.7、喷气孔;10、冷气枪;11、导轮轴2;12、导轮2;13、导轮轴套筒2;14、从动轮2;15、工作台;16、过滤器;17、压力传感器;18、空气压缩机;19、可编程逻辑控制器;20、电机座;21、步进电机;22、主动轮;23、张紧轮;24、张紧轮轴;25、气缸;26、气缸推板;27、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39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半自动研磨抛光设备
- 下一篇:双面双弧单熔池同步同向焊接成型的坡口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