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泡性复合树脂颗粒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14924.8 | 申请日: | 2015-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49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岛昌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JSP |
主分类号: | C08J9/18 | 分类号: | C08J9/18;C08L51/06;C08L25/06;C08L23/16;C08F255/04;C08F212/08;C08F112/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刘华联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泡 复合 树脂 颗粒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得到兼具优异的刚性和复原性的复合树脂发泡颗粒及发泡树脂成形体的发泡性优异的发泡性复合树脂颗粒。本发明的发泡性复合树脂颗粒以在聚丙烯系树脂中聚合苯乙烯单体而成的复合树脂为基材树脂,并且含有有机物理发泡剂。以聚丙烯系树脂为100质量份计,苯乙烯单体的配合比例为超过400质量份且在1900质量份以下。对发泡性复合树脂颗粒用二甲苯进行索氏提取得到二甲苯可溶成分,将该二甲苯可溶成分进一步溶解于丙酮得到丙酮可溶成分,该丙酮可溶成分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在波数698cm‑1的吸光度D698与在波数1376cm‑1的吸光度D1376的吸光度比A(D698/D1376)为8.5‑2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泡性复合树脂颗粒,该发泡性复合树脂颗粒以在聚丙烯系树脂中聚合苯乙烯系单体而成的复合树脂为基材树脂,并且含有有机物理发泡剂。
背景技术
对发泡颗粒进行模内成形并使其相互粘接而成的发泡颗粒成形体,利用其优异的缓冲性、轻量性、绝热性等特性,被应用在包装材料、建筑材料、冲击吸收材料等广泛的用途上。作为发泡颗粒成形体,其基材树脂使用由聚丙烯、聚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形成的产物、由聚苯乙烯等聚苯乙烯系树脂形成的产物等。发泡颗粒是通过使含有发泡剂的发泡性树脂颗粒发泡而得到的,并且使用的是含有所期望的基材树脂的发泡性树脂颗粒。
由于与聚苯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成形体相比,聚烯烃系树脂发泡颗粒成形体在耐冲击性、韧性、压缩后的复原性上较为优异,因此被利用在精密部件或重量较大的产品等的捆包材料或包装材料上。另外,由于聚烯烃系树脂发泡颗粒成形体在耐热性及耐油性上也很优异,因此还被利用在冲击吸收材料、保险杠、地板垫等汽车部件上。但是,聚烯烃系树脂发泡颗粒成形体虽然具有上述优异的特性,但是与聚苯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成形体相比,其刚性较低,而且,由于模内成形时的蒸汽温度高,因此还存在需要特殊模具等设备的缺点。
另一方面,由于与聚烯烃系树脂发泡颗粒成形体相比,聚苯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成形体一般价格较低,并且模内成形时的成形蒸汽压也较低,加工性良好,因此在市场中广泛普及。另外,聚苯乙烯系发泡颗粒成型体,由于刚性优异,因此能够根据用途提高其发泡倍率。即,与聚烯烃系树脂发泡颗粒成形体相比,聚苯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成形体在轻量性这一点上也具有优势。但是,与聚烯烃系树脂发泡颗粒成形体相比,聚苯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成形体也具有韧性及压缩后的复原性较差的缺点。
为了克服上述二者的缺点,例如开发了以下这样的技术。即,开发了一种含有在聚丙烯系树脂颗粒中,浸渍并接枝聚合乙烯系单体而得到的混合树脂的发泡颗粒(参照专利文献1-4)。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含有60-95重量%的聚丙烯系树脂和5-40重量%的由乙烯系单体形成的聚合物的发泡颗粒。另外,在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含有20-50重量%的聚丙烯系树脂和50-80重量%的由乙烯系单体形成的聚合物的发泡颗粒。另外,在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一种含有14.3-76.9重量%的聚丙烯系树脂和23.1-85.7重量%的由乙烯系单体形成的聚合物的发泡颗粒。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5022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513825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5345329号公报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07/099833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JSP,未经株式会社JSP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49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