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刚性桩复合地基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15934.3 | 申请日: | 2015-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55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汪崇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九鼎智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E02D3/08;E02D3/04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14 | 代理人: | 韩雪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刚性 复合 地基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复合地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施工区域的刚性桩点位及散体桩点位;
步骤2、在刚性桩点位处,进行刚性桩的施工;
步骤3、在散体桩点位处,进行散体桩施工;
步骤4、在施工场地表面铺设褥垫层,形成复合地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地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具体施工包括:
步骤2-1、在施工区域内,按照设计要求均匀布置刚性桩点位,要求任意两相邻的刚性桩点位间的间隔6~10m;
步骤2-2、所述散体桩点包括第一遍孔内强夯点和第二遍孔内强夯点;所述第一遍孔内强夯点包括桩间点及外围点,所述桩间点设于任意两相邻的刚性桩点位间的中点处,所述外围点设于刚性桩点位与桩间点位结合区域之外,距离该结合区域边缘为3m~5m处,所述外围点分别对齐与之同行、同列布置的刚性桩点位与桩间点位;
步骤2-3、任意相邻的四个刚性桩点位所构成的四边形中,其对角线的交点处设为第二遍孔内强夯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地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具体施工包括:
步骤3-1、在第一遍孔内强夯点钻孔,钻孔深度H1达到设计要求,并将填料分层填入该第一遍孔内强夯点的桩孔内,直至填装完毕;
步骤3-2、填装完毕后,用强夯机对第一遍强夯点孔位进行夯击,要求夯锤底面为平面,每个夯点夯6击,要求最后2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且总夯沉量不小于试夯总夯沉量的90%,上部桩孔用原槽土夯封,完成第一遍孔内强夯点施工;
步骤3-3、第一遍孔内强夯点施工完成且等土壤中的水压力消散后,在第二遍孔内强夯点钻孔,钻孔深度H2达到设计要求,其中H2深度为H1深度的3/8~5/8,将填料分层填入该第一遍孔内强夯点的桩孔内,直至填装完毕;
步骤3-4,填装完毕后,重复步骤3-2的施工操作对第二遍孔内强夯点钻孔进行施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地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具体施工包括:
全部施工完成且破除桩头平整场地后,在施工区域的表面铺设30~50cm厚的褥垫层,形成复合地基,上部褥垫层设置有以下几种方法:
(1)褥垫层分两层铺设,上层为压缩性低的砂石层,下部为压缩性高的灰土、三合土等;
(2)褥垫层分不同区域铺设,刚性桩上部铺设可压缩的垫层,并且还可在刚性桩上通过辅助手段设置预留2~5cm的缝隙。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地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具体施工包括:
步骤5-1、在第一遍孔内强夯点钻孔,钻孔深度H1达到设计要求,并将填料分层填入该第一遍孔内强夯点的桩孔内,直至填装完毕;
步骤5-2、用强夯机对第一遍强夯点孔位进行夯击,要求夯锤地面为平面,每个夯点夯6击,要求最后2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且总夯沉量不小于试夯总夯沉量的90%,上部桩孔用原槽土夯封,完成第一遍孔内强夯点施工;
步骤5-3、将第二遍孔内强夯点换成砂井点,在砂石井点位经过钻孔、填料和捣密形成竖向排水砂石井,施工完成后,再对沙井表层进行填砂夯击,且该施工要在第一遍孔内强夯施工前完成。
6.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复合地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桩的类型包括旋挖灌注桩、钢管桩、预制桩,且刚性桩需穿过软弱下卧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九鼎智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九鼎智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593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
- 下一篇:靠背提拉解锁式卡车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