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16152.1 | 申请日: | 2015-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33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海野和也;吉田茂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60R1/07 | 分类号: | B60R1/07;B60R1/00;B60R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舒艳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承轴 前端面 偏转 车辆用 目视确认装置 驱动体 支承筒 车门后视镜 马达底座 有效抑制 转动部件 尺寸比 接触筒 配置的 有效地 配置 | ||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能够有效地抑制转动部件相对于支承轴的偏转。在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中,在马达底座(26)的接触筒(28B)中,在接触肋(32A~32D)的突出前端面(32T)所配置的圆周面的径向内侧配置接触肋(32E~32H)的突出前端面(32T),在驱动体(22)相对于支承轴(20)不偏转的状态下,使接触肋(32E~32H)的突出前端面(32T)与支承轴(20)的支承筒(20A)间的间隙尺寸比接触肋(32A~32D)的突出前端面(32T)与支承轴(20)的支承筒(20A)间的间隙尺寸小。因此,能够有效抑制驱动体(22)相对于支承轴(20)的偏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辅助车辆的乘坐者的目视确认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门后视镜装置中,支承轴的上端部被插入马达底座的剖面大致圆环状的支承孔中,支承轴能够将马达底座支承为能够转动。另外,在马达底座中,存在在支承孔的外周面设置多个肋的结构,多个肋在支承孔的周方向上相互分离,并且从支承孔的外周面向支承轴侧(支承孔的径向内侧)突出。
此处,在该车门后视镜装置中,所有的肋从支承孔外周面突出的突出量都相同,使马达底座相对于支承轴无偏转地将支承孔与支承轴配置在同轴上,在该状态下所有的肋与支承轴的外周面之间设置小的相同尺寸的间隙,通过形成如此结构来抑制马达底座相对于支承轴的偏转。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59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地抑制转动部件相对于支承轴的偏转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
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具备:支承轴,该支承轴支承于车身侧;转动部件,该转动部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上述支承轴;接触部,在上述转动部件设置有多个上述接触部,并且,该接触部能够与上述支承轴接触,至少一个上述接触部配置在其余的上述接触部所配置的圆周的径向内侧;目视确认单元,该目视确认单元以能够与上述转动部件一体转动的方式设置,辅助车辆的乘坐者的目视确认,并且,通过上述转动部件转动,该目视确认单元被收起或者立起。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具备:支承轴,该支承轴支承于车身侧;转动部件,该转动部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上述支承轴;接触部,在上述转动部件设置有多个上述接触部,并且,该接触部能够与上述支承轴接触,在上述转动部件相对于上述支承轴不偏转的状态下,至少一个上述接触部与上述支承轴间的间隙尺寸比其余的上述接触部与上述支承轴间的间隙尺寸小;目视确认单元,该目视确认单元以能够与上述转动部件一体转动的方式设置,辅助车辆的乘坐者的目视确认,并且,通过上述转动部件转动,该目视确认单元被收起或者立起。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在技术方案1或者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中,当转动上述转动部件并对上述转动部件作用相对于上述支承轴的偏转力时,将被作用朝向上述支承轴侧的移动力的上述接触部设定为上述至少一个上述接触部。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在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3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中,将通过上述目视确认单元的负载对上述转动部件作用相对于上述支承轴的偏转力而被作用朝向上述支承轴侧的移动力的上述接触部设定为上述至少一个上述接触部。
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中,在车身侧支承支承轴,转动部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支承轴。进而,目视确认单元以能够与转动部件一体转动的方式设置,辅助目视确认单元车辆的乘坐者的目视确认,并且,通过转动部件转动,该目视确认单元被收起或者立起。另外,在转动部件设置有多个接触部,接触部能够与支承轴接触。
此处,至少一个接触部配置在其余的接触部所配置的圆周的径向内侧。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转动部件相对于支承轴的偏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61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屏幕补光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下一篇:分布式缓存控制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