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速溶咖啡制备载银抗菌混纺织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17539.9 | 申请日: | 2015-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8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钱景;赵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钱景 |
主分类号: | D06M11/83 | 分类号: | D06M11/83;B22F9/24;D03D15/00;D03D13/00;D02G3/04;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1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速溶 咖啡 制备 抗菌 混纺 织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速溶咖啡制备载银抗菌混纺织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纺织品被公认为是滋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的媒介。自然界中的微生物群落广泛地存在于周围的环境中,一旦遇到适宜的湿度、养分和温度能够迅速滋生。滋生在纺织品上的微生物不仅影响纺织品自身使用性能,而且影响到使用者的健康。因此如何抑制或杀灭附着于纺织品的微生物尤其是是纺织品产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抗菌纺织品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满足人们对健康环保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受到广大纺织研究者的重视,市场潜力很大。在抗菌纺织品的研究领域中,纳米银抗菌剂的应用是实现纺织品抗菌性能的重要途径。银系抗菌剂有很多优点:一是抗菌活性高,特别是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银系抗菌剂具有更强的生物抗菌活性,当银离子的浓度为10-6级时便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在众多具有抗菌作用的金属离子中,其杀菌和抑制病原体的能力有如下规律:Ag>>Hg>Cu>Cd>Cr>Ni>Pb>Co>Zn>Fe;二是很高的安全性,用浓度很低的银离子处理后的细胞没有明显的细胞聚集、细胞变形、细胞溶解和pH值等的变化,可见少量的银离子对人体没有明显的伤害作用;同时银系抗菌剂还不易产生抗药性,具有良好的耐久性。银系抗菌剂的抗菌效率和其表面积关系极大,银的颗粒越小,抗菌效率越高,因此在银系抗菌剂中,纳米银抗菌剂尤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纳米银是指粒子直径小于100nm,大约含有20-15,000个银原子的银颗粒。纳米银因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显现出不同于常规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能,包括优异的抗菌性能。
传统的纳米银的制备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对仪器设备要求较高,生产费用昂贵。化学法多采用水合肼、甲醛、多元醇、有机胺等做还原剂,虽然这些还原剂具有高活性,但对环境有害,并且制得的纳米银易发生团聚现象。
近年来,采用绿色、环保、高效和廉价的方法制备纳米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相比于物理、化学法更有优势,来源广泛,反应条件温和,在常温常压下就可进行反应,合成的纳米银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前已采用的绿色还原剂主要包括:维生素、柠檬酸钠、焦棓酸、对苯二酚、茶多酚、葡萄糖、果糖、蔗糖、植物及果皮提取物、微生物等。
速溶咖啡是通过将咖啡萃取液中的水分蒸发而获得的干燥的咖啡提取物。速溶咖啡能够很快的溶化在热水中,而且在储运过程中占用的空间和体积更小,更耐储存。区别于较为繁复的传统咖啡冲泡方式,因此获得了广泛的流行。速溶咖啡中含有咖啡因、麦芽糊精、糖、稳定剂、蛋白质、丹宁酸、维生素等诸多成分,但目前未见直接将速溶咖啡用于还原纳米银的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速溶咖啡制备载银抗菌混纺织物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所述混纺织物由经纬纱交织形成,所述经纱为50%棉/30%亚麻/20%竹纤维,所述纬纱为100%棉,所述经纬纱的线密度为18.2*18.2tex,组织结构3/1斜纹,幅宽60cm,紧度77.04%,厚度0.5mm,织物密度344*264/(根·(10cm)-1)。
将市场上购置的速溶咖啡0.01-10g/L的水溶液,将硝酸银配置成0.01-100g/L的水溶液,然后按照10:1-1:10的体积比将其混合,在30℃-80℃的温度条件下均速搅拌10-600min,得到纳米银胶体溶液,用乙醇和去离子水反复清洗,离心,干燥处理后得到纳米银颗粒。
配置浓度0.01-10g/L的纳米银溶液,然后将混纺织物浸入其中,浸渍时间为100min,二浸二轧,压力为1kg/m2,带液率为90%,120℃下预烘3分钟,180℃下焙烘30秒,水洗至中性后30℃低温烘干。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速溶咖啡中含有咖啡因、麦芽糊精、糖、稳定剂、蛋白质、丹宁酸、维生素等诸多成分,可用作纳米银的还原剂和稳定剂,具备工艺简单、反应温和、绿色环保等优点。将其制备得到的纳米银用于纺织领域,可制备具有杀菌功效的混纺织物,大大提高了纺织品的附加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钱景,未经钱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75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