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缝洞型碳酸盐岩吞吐物理模拟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18273.X | 申请日: | 2015-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41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侯吉瑞;苏伟;赵凤兰;朱道义;刘娟;席园园;王建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E21B4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赵燕力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型单元 圆形不锈钢 岩心 碳酸盐岩 缝洞 刻画 溶洞 底板 物理模拟实验 裂缝 油藏地质特征 圆周均匀分布 不锈钢圈 地层条件 顶部密封 连接螺栓 裂缝连接 密封放置 吞吐装置 圆柱体形 盖设 同轴 粘结 | ||
本发明为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吞吐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其中的岩心吞吐装置包括至少两块模型单元,至少两块模型单元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同轴叠放在一起;最下面的一块模型单元密封放置在一圆形不锈钢底板上,最上面的一块模型单元的顶部密封盖设一圆形不锈钢顶板;所述圆形不锈钢底板与所述圆形不锈钢顶板之间通过圆周均匀分布的多个连接螺栓固定连接;每块模型单元包括一圆柱体形的岩心,所述岩心的圆周方向粘结有一不锈钢圈,所述岩心内设有多个模拟实际溶洞的刻画溶洞和多个模拟实际裂缝的刻画裂缝,所述刻画溶洞之间由所述刻画裂缝连接。本发明能够真实反映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地质特征,得到真实地层条件下吞吐过程的客观性规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模拟油藏的实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吞吐物理模拟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是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与一般的孔隙性砂岩油藏和裂缝-孔隙性砂岩油藏具有明显差异,具有高温、高压、缝洞结构及连通关系复杂等特点。目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前期主要依靠天然底水能量开采,随着开采过程的进行,部分井出现能量供应不足、油井过早见水、储量动用能力低、油藏整体采收率较低等问题。注气吞吐作为缝洞型油藏开发储备技术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注气可以有效补充地层能量,并且可能与原油发生混相、体积膨胀、降粘等作用。这种缝洞组合关系与流动规律的复杂性也给室内物理模拟带来了较大困难,真实模拟现场缝洞连通关系的大型耐压物理模型及模拟实验方法是技术难点之一。
目前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三维物理模拟装置,模型主体不能耐高压,室内实验中主要是在常压下来模拟简单的油水气流动过程,不能真实的反映地层压力情况,更不能模拟地层压力下室内吞吐过程。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吞吐物理模拟实验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吞吐物理模拟实验装置,能够真实反映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地质特征,得到真实地层条件下吞吐过程的客观性规律。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吞吐物理模拟实验装置,所述实验装置包括岩心吞吐装置、驱替系统,所述岩心吞吐装置通过管路与所述驱替系统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岩心吞吐装置包括至少两块模型单元,至少两块模型单元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同轴叠放在一起;最下面的一块模型单元密封放置在一不锈钢底板上,最上面的一块模型单元的顶部密封盖设一不锈钢顶板;所述不锈钢底板与所述不锈钢顶板之间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
每块模型单元包括一岩心,所述岩心的四周粘结有一不锈钢圈,所述岩心内设有多个模拟实际溶洞的刻画溶洞和多个模拟实际裂缝的刻画裂缝,所述刻画溶洞之间由所述刻画裂缝连接;
其中,相邻上下两块模型单元之间的所述不锈钢圈密封连接,相邻上下两块模型单元之间的所述刻画溶洞之间或所述刻画裂缝之间或所述刻画溶洞与所述刻画裂缝之间相互连通;所述不锈钢顶板上设有模拟生产井,所述不锈钢底板上设有底水井;所述模拟生产井和所述底水井分别与所述刻画溶洞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不锈钢圈的上端面设有环形凸起,下端面设有环形凹槽;或者所述不锈钢圈的上端面设有环形凹槽,下端面设有环形凸起;所述不锈钢底板上表面和所述不锈钢顶板下表面分别设有环形凹槽或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凹槽内设有耐腐蚀密封圈;
相邻上下两个不锈钢圈之间通过所述环形凸起嵌入到所述环形凹槽内形成密封连接;
所述不锈钢底板与最下面的不锈钢圈之间通过所述环形凸起嵌入到所述环形凹槽内形成密封连接;
所述不锈钢顶板与最上面的不锈钢圈之间通过所述环形凸起嵌入到所述环形凹槽内形成密封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岩心为圆盘形,所述岩心由碳酸钙粉末和石英砂按一定比例混合压制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82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