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挖钻机的油耗测试装置和油耗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18451.9 | 申请日: | 2015-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7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贾泽辉;侯宝佳;吴学松;安志芳;张磊庆;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 |
主分类号: | G01F9/00 | 分类号: | G01F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毕强 |
地址: | 0650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机 油耗 测试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挖钻机能耗评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旋挖钻机的油耗测试装置和油耗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节能减排工作是国家长期发展的战略举措之一,推动工程机械节能减排任务已经迫在眉睫。
用户调查研究表明,在影响用户购买的众多因素中,燃油经济性已经成为绝大多数用户重点关注和考量的指标。越来越多的用户更加关注直接使用成本,油耗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投资的回收期和盈利能力。
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双驱动下,众多工程机械企业纷纷投入到节能型产品的研发当中。但因为国内一直以来缺乏科学、统一的工程机械整机油耗测试和评价标准,企业都是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研究性测试,不同企业公布的油耗、节油率都是根据自定的测试方法得来的数据,缺乏横向可比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挖钻机的油耗测试装置和油耗测试方法,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旋挖钻机的油耗测试装置,包括旋挖钻机、测试井和油耗测量装置;
所述旋挖钻机设置在所述测试井的一旁;
所述油耗测量装置设置在所述旋挖钻机上;
所述测试井内填充有中砂。
进一步的,所述油耗测量装置为油耗测量仪;
或,
所述油耗测量装置包括附加油箱;
所述附加油箱通过进出油管与所述旋挖钻机的油箱连通。
进一步的,旋挖钻机的油耗测试装置还包括深度测量装置,用于测量所述旋挖钻机的钻进深度。
进一步的,所述测试井为圆柱形光面钢筒或混凝土筒;
所述测试井的铅垂度为小于或等于1%;
所述中砂为GB/T14684《建设用砂》规定的、具有良好级配的细度模数为3.0~2.3、自然堆积密度1400~1600kg/m3的中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旋挖钻机的油耗测试方法,在测试井内填充满中砂;
旋挖钻机的钻头在测试井内进行下钻、钻进、提钻、回转、卸料、反向回转复位的整个作业过程,通过计时器记录总测试时间t;
通过深度测量装置记录所述旋挖钻机的钻进深度h;
通过油耗测量装置记录所述旋挖钻机在测试过程中的耗油量f;
在钻进深度h一定的情况下,计算旋挖钻机单位时间的燃油消耗量G=kf/t,作为衡量旋挖钻机能效的主要指标,其中k为修正系数,k=6/h。
进一步的,所述旋挖钻机在进入所述测试井内开始测试之前,需对所述旋挖钻机进行预热。
进一步的,所述旋挖钻机在进入所述测试井内开始测试之前,按照所述旋挖钻机标定的额定输出扭矩,将不同型号所述旋挖钻机划分成多个级别,同一级别的所述旋挖钻机需配备相同规格的钻斗进行测试。
进一步的,所述旋挖钻机的额定输出扭矩与测试用的所述钻斗规格对应表:
进一步的,所述钻斗为双底捞沙钻斗。
进一步的,所述旋挖钻机在测试井中的钻进深度h大于或等于6米;
测试进行三次,对每次的所述旋挖钻机的单位时间内的燃油消耗量G取平均值。
本发明提供的旋挖钻机的油耗测试装置和油耗测试方法,通过将中砂作为统一的旋挖介质,利用旋挖钻机在中砂中的钻进一定深度后的耗油量来判断旋挖钻机的单位时间内的燃油消耗量。本发明提供的旋挖钻机的油耗测试装置和油耗测试方法提供了统一的油耗测量标准和方式,方便了不同的旋挖钻机的横向比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旋挖钻机的油耗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旋挖钻机的油耗测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旋挖钻机2:中砂3:测试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未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84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状和板状一体式热管传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套管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