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胡氏旋流分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18473.5 | 申请日: | 2015-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57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胡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建军 |
主分类号: | B04C5/081 | 分类号: | B04C5/081;B04C5/103;B04C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2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胡氏旋流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理分离技术领域,特别是旋流分离技术领域,主要用于物质的三相分离,如水与沙分离,空气与粉尘分离,空气与水分离,油与气分离等等。
背景技术
国家对环境保护十分重视,固液、固气、液气分离技术应用十分广泛,普遍存在。现有的物理分离技术存在一些缺点,特别是旋流分离技术,有的分离效果不好,有的分离装置结构复杂。虽然不断有新的旋流分离专利问世,但都没有解决分割粒径的困扰问题,当径向速度增加,排出管直径减小,颗粒密度大时分离效果好。但当颗粒密度不变,排出管直径减小,整体流量减少,则径向速度减小,这时反而阻力大,分离效果不好。这是一个矛盾的命题;当分离装置的分离锥体角度趋小,制造难度增大。所以,现有的旋流分离技术只是用做第一级初效过滤,并且因为旋流分离技术复杂,参数稍微不对,分离效果相差就非常大,旋流分离技术有被过滤技术取代的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分割粒径的问题,即旋流分离时,当颗粒密度不变,排出管直径加大,整体流量加大时,也能达到理想的分离效果,既保留现有旋流分离技术的优点,又能克服现有旋流分离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全新的胡氏旋流分离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胡氏旋流分离装置,包括圆筒体,圆筒体上部设有进料室,下部设储渣室,分别用法兰连接圆筒体。在圆筒体内的上端内壁设有数块外旋流导流板,介质排出管上端穿过上支撑短管连接法兰,其下部穿过下支撑管和储渣室;介质排出管上部内壁周沿设有数个内旋流导流板;在圆筒体底部设有数块破旋板;外旋流导流板与内旋流导流板旋转方向相反。在外旋流导流板与内旋流导流板作用下形成方向相反的旋流,介质在双重离心力的作用下进行密度差分离。
进料室为锥体,固定在法兰的上面;进料室上端连接一介质进入管,介质进入管上端有一法兰,在外旋流导流板中心上部设有一减阻锥体置于进料室中下部。
储渣室为锥体,储渣室中心有一介质排出管向下伸出,介质排出管的顶端密封,储渣室上端设有法兰,与圆筒体下端法兰连接;储渣室下侧设有排渣管和阀门。
减阻锥体的下圈连接有一内支撑管,外旋流导流板两侧分别与内支撑管的外壁及圆筒体的内壁连接;破旋板两侧分别与圆筒体底部的支撑短管的外壁及圆筒体的内壁连接;破旋板对分离后的物质终止旋流,防止分离物二次进入介质排出管。
本发明具有以下积极效果,由于采用内外异向旋流分离技术,介质在双重离心力的作用下进行密度差分离,分离效果非常好。与现有过滤技术对比,不用反冲洗,不阻塞。与现有旋流分离技术对比,分离效果更好,分离粒径更小,制造难度更低,耗材少。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胡氏旋流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内外异向旋流分离示意图。
图3、外旋流导流板连接示意图。
图4、破旋板连接示意图。
图中:1-主筒体,2-介质进入组件,3-介质排出组件,11-圆筒体,12-法兰Ⅰ,13-减阻锥体,14-外旋流导流板,15-破旋板,16-下支撑短管,17-上支撑短管,21-进料室,22-介质进入管,23法兰Ⅱ,24-法兰Ⅰ,31-内旋流导流板,32法兰Ⅰ,33储渣室,34-介质排出管,35-法兰Ⅱ,36-排渣管,37-排渣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方案进一步具体说明:
图1所示胡氏旋流分离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主筒体1,主筒体1上部设有介质进入组件2,主筒体1下部设有介质排出组件3。主筒体1包括一个圆筒体11,圆筒体11两端各设有法兰12,在圆筒体11内壁上部设有外旋流导流板14,在外旋流导流板14中心上部设有减阻锥体13,在外旋流导流板14的内圈设有上支撑短管17,上支撑短管17的上端与减阻锥体13的下圈焊接,外旋流导流板14与上支撑短管17的外壁及圆筒体11的内壁连接。介质排出管34位于储渣室33中心,在介质排出管34上段内壁上设有复数块内旋流导流板31。在圆筒体11内壁下端设有破旋板15,在破旋板15的内圈设有下支撑短管16,介质排出管34从下支撑短管16中穿出储渣室33,破旋板15与下支撑短管16的外壁及圆筒体11的内壁焊接。
介质进入组件2包括一个介质进入管22,介质进入管22上端设有法兰23,介质进入管22下端为锥形进料室21,进料室21下端设有法兰24与主筒体1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建军,未经胡建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84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砂水分离器
- 下一篇:一种移液器直接进样的杂质吸附型微型净化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