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锅沉淀法制备Ce0.8Gd0.2O1.9‑Gd0.2Sr0.8FeO3‑δ超细粉体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18932.X | 申请日: | 2015-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53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志;郝先库;张瑞祥;闫慧中;琚建勇;刘海旺;王士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包钢稀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包头稀土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1G49/00 | 分类号: | C01G49/00;C01G11/00 |
代理公司: | 包头市专利事务所15101 | 代理人: | 庄英菊 |
地址: | 300304 天津市东***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锅 沉淀 法制 ce sub 0.8 gd 0.2 1.9 sr feo 超细粉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超细Ce0.8Gd0.2O1.9-Gd0.2Sr0.8FeO3-δ粉体,属于稀土材料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Ce0.8Gd0.2O1.9-Gd0.2Sr0.8FeO3-δ是一种混合导体透氧膜材料,Ce0.8Gd0.2O1.9具有萤石型结构,是良好的氧离子导体,可以作为电解质传导氧离子,Gd0.2Sr0.8FeO3-δ具有钙钛矿结构,是良好的电子导体,可作为导电材料传输电子,两者按适当比例配合,可以得到在高温下既能传导氧离子又能传导电子的Ce0.8Gd0.2O1.9-Gd0.2Sr0.8FeO3-δ,比传统的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具有更高的透氧率和更低的操作温度,在制氧机、氧传感器、燃料电池及合成气体催化领域应用广泛。
Ce0.8Gd0.2O1.9-Gd0.2Sr0.8FeO3-δ混合导体透氧膜粉体材料的制备大多采用固相法、EDTA-柠檬酸法、包装法和加载法。专利CN102463039B提供一种用固相法合成混合导体透氧膜粉体的方法,将所需的金属氧化物粉末混合,加入无水乙醇高速球磨,高温长时间煅烧,然后再将所得粉体继续球磨、煅烧,反复数次,最终获得混合导体透氧膜粉体,该方法虽然简单,但粉体制备过程较长,所需能耗高,成本高,效率低,且制备的粉体物理及化学性质不均一。文献Zhu所著的“Relationship between homogeneity and oxygen permeability of composite membranes”采用包装法,将Gd0.2Sr0.8FeO3-δ粉末(GSF)与含有定量Ce3+和Gd3+的溶液混合,经过煅烧,得到75wt.%Ce0.8Gd0.2O1.9-25%wt.% Gd0.2Sr0.8FeO3-δ粉体,与固相法相比,该方法制备的粉体均匀性更差;采用加载法,将Ce0.8Gd0.2O1.9粉末(SDC)与含有定量Gd3+、Sr2+、Fe3+的溶液混合,经过煅烧,由于SDC量是GSF量的3倍,钙钛矿型的GSF会加载在SDC颗粒上,避免了SDC将GSF包裹的现象,该法得到的粉体均匀性比固相法和包装法都好,但比EDTA-柠檬酸法较差;采用EDTA-柠檬酸法,将所有金属元素的硝酸盐混合,加入EDTA和柠檬酸,经过缩合成胶、烘干凝胶及煅烧操作,可以得到颗粒均匀且性能稳定的混合导体透氧膜粉体,然而该方法所用金属硝酸盐浓度低,EDTA和柠檬酸消耗量大,生产效率低,煅烧过程中粉体收率低,规模生产难以实现。沉淀法可以得到粒径分布均匀、稳定性好的粉体颗粒,成本低,产业化易实现,但将多种金属离子混合进行沉淀,由于不同金属间化学性质的差异,经常得到胶状沉淀,过滤、洗涤过程非常困难,烘干后沉淀颗粒因过度团聚造成颗粒较大且不均匀,目前为止,未见采用碳酸氢铵一锅沉淀法制备混合导体透氧膜粉体材料的报道。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包钢稀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包头稀土研究院,未经天津包钢稀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包头稀土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89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