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六轮单核全自动低速灭火机器人伺服控制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19898.8 | 申请日: | 2015-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9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好明;杨锐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学院 |
主分类号: | G05D1/12 | 分类号: | G05D1/12;G05D1/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徐萍 |
地址: | 24406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核 全自动 低速 灭火 机器人 伺服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多轴机器人的等领域,涉及一种六轮灭火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六轮单核全自动低速灭火机器人伺服控制器。
背景技术
灭火机器人是一中模拟现实生活中人类发现有害火源并能够自动熄灭火源的一种新型智能机器人。一般情况下,比赛型灭火机器人能够在一间平面结构房子模型里运动,在操作规则指导下以最短的时间找到代表火源的一根蜡烛并将它熄灭。模拟现实家庭中机器人处理火警的过程。蜡烛代表家里燃起的火源,机器人必须找到并熄灭火源。蜡烛火焰的底部将离地面15-20cm高。蜡烛是直径1-2cm的白蜡烛。蜡烛火焰的确切高度和尺寸是不确定的、变化的,而且由蜡烛条件和周围的环境所决定。蜡烛将随机地放在比赛场地的一个房间里,比赛开始后不管火焰具体是什么尺寸,都要求机器人能发现蜡烛。
在真正的比赛中,为了加大比赛难度,比赛场地被分为n*n格的标准模式,最常采用的是8*8格的均匀模式,其比赛场地二维结构如图1所示,灭火机器人将在64格房间里寻找火源并熄灭。在图1的二维搜寻火源地图中,墙的材料是木质一般且可以反光,每块挡墙的长度为60cm长,高度在27-34cm。比赛场地地面是光滑的,场地的地板是黑色的,场地上的任意缝隙都刷成黑色,场地的缝隙不超过5mm。一些机器人可能用泡沫,粉末或者其他的物质来熄灭蜡烛的火焰。由于每一个机器人比赛后清洗场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面情况,故地面不保证在整个比赛过程中都保持绝对黑色。一旦启动,灭火机器人必须在没有人的干预下自己控制导航,而非人工控制,为了考验灭火机器人在搜寻火源过程中的稳定性,其不可以碰撞或接触墙壁,否则将被受到处罚。
一台完整的灭火机器人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电机:执行电机是灭火机器人的动力源,它根据微处理器的指令来执行灭火机器人在二维平面上行走的相关动作;
2)算法:算法是灭火机器人的灵魂。灭火机器人必须采用一定的智能算法才能准确快速的从一个房间到达另外一个房间的运动,然后发现火源,并开启自身携带的干冰控制器,扑灭火源;
3)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是灭火机器人的核心部分,是灭火机器人的大脑,灭火机器人所有的信息,包括房间墙壁信息,火源位置信息,和电机状态信息等都需要经过微处理器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判断。
灭火机器人结合了多学科知识,对于提升在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课堂知识的消化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都非常有帮助。国内研发此机器人的单位较多,但是研发的机器人比较落后,研发的灭火机器人结构如图2,长时间运行发现存在着很多安全问题,即:
(1)作为灭火机器人的执行机构采用的多是步进电机,经常会遇到丢失脉冲造成电机失步现象发生,导致对位置的记忆出现错误,灭火机器人无法寻求到火源,或者是灭火后机器人无法回到起始点;
(2)由于采用步进电机,使得机体发热比较严重,有的时候需要进行加装散热装置,使得机器人整体重量增加;
(3)由于采用步进电机,使得系统运转的机械噪声大大增加,不利于环境保护;
(4)由于采用步进电机,使得系统一般不适合在速度较高的场合运行,高速运动时容易产生振动,有时候可能会接触墙壁,导致寻找火源失败;
(5)由于灭火机器人要频繁的刹车和启动,加重了单片机的工作量,单一的单片机无法满足灭火机器人快速启动和停止的要求;
(6)相对采用的都是一些体积比较大的插件元器件,使得灭火机器人控制系统占用较大的空间,重量相对都比较重;
(7)由于受周围环境不稳定因素干扰,单片机控制器经常会出现异常,引起灭火机器人失控,抗干扰能力较差;
(8)对于两轮灭火机器人寻找火源过程来说,一般要求其两个电机的PWM控制信号要同步,由于受单片机计算能力的限制,单一单片机伺服系统很难满足这一条件,使得灭火机器人行走导航很难控制,特别是对于快速行走时情况更糟糕;
(9)由于采用两个动力轮驱动,为了满足快速搜寻火源时的加速和减速,使得单个驱动电机的功率较大,不仅占用的空间较大,而且有时候在一些相对需求能量较低的状态下造成“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出现,不利于灭火机器人系统能源的节省;
(10)在实际灭火过程中,火源未必处在房间格的中心,导致灭火机器人的行走方向与火源之间有一个夹角,导致灭火消费了大量的干冰,有时候可能会无法熄灭火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学院,未经铜陵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98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