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压无功补偿容量选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20437.2 | 申请日: | 2015-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87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谢学磊;王帅;韩洁宽;王敬;王恺;陈凯;齐广海;徐春晖;徐健;刘兴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天津宝坻供电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18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压 无功 补偿 容量 选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压配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低压无功补偿设备容量选用方法。
背景技术
配网无功功率的选型及选择容量的大小,通常设计部门按常规,对低压(0.4kV)侧电容补偿容量的确定,基本上沿用主变容量10~30%,部分配电线路端,按主变容量40%~45%,作为无功补偿容量的选择原则。基本上没有根据电源侧电能质量背景评估报告,并折算到低压侧(0.4KV)的参数,同时计算出低压侧的短路容量;并对用户的主要电器设备报表进行分析,得出其特征性质;测算最高和常用负荷的变化曲线,而计划设置的补偿容量,是否会造成谐波放大等诸因素统筹分析却很少。结果导致以下问题:
1.会使部分用户的电容柜投切不上;烧电容柜开关,经常熔断电容柜保险或损坏电力电容器事件频频发生。
2.对于具有点焊机群、碰焊机群、单相交流弧焊机群的负荷由于选型不对,造成无功补偿反应速度太慢甚至会加剧电流的脉冲性,使用户产品质量下降的后果。
3.市场上流通的产品,也不能完全适应各种性质负荷的需要,产品以用电侧为线路负荷为基本假设而生产的,遇到谐波较大的用户,简单加装电抗器来应付是不完善的。电力电容的投切以电压为约束条件,功率因数为投切阀值的原理也是不完善的。缺乏电容器投切后电压、无功变化的动态预算,作为反馈信号的动态跟踪,避开产生投切振荡的闭环技术措施。而采用1分钟只允许发生一次投切作为锁定条件躲避反复动作的问题取样信号一般采用线电压和相电流的相位差,这种方式的取样原理,在相电流较小时,功率因数常常出错。所以部分生产厂家,将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小于某值时,作为控制器的不灵敏区来锁定,这就造成用户在低负荷时补偿失控。伴随二次额定电流为1A的电流互感器在电力市场上的运用,这种现象将更加严重。交流接触器作为电容器投切的开关器件,作为低压侧电容补偿的主流。这种方式使电容在投切时,浪涌电流不可避免,切时接触器触点的大电流,极易拉弧。交流接触器在这种工况下工作,将缩短其运行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低压无功补偿设备容量的选用方法,用以解决现有低压无功补偿设备选取时,简单的按照配电变压器容量乘以相应系数选取,造成无功补偿容量选取不恰当,从而影响无功补偿设备正常的问题,使低压配网无功补偿设备容量选取合理化。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低压无功补偿容量选用方法,步骤如下:
⑴收集用户安装主变容量相关技术数据及用户负荷报表,收集供电侧电能质量背景评估数据及电网相关技术数据;
⑵根据搜集得到的最大、最小系统短路容量、阻抗比值、额定电压、用户主变相关预算设计补偿容量;
⑶以设计补偿容量为基准,计算在该容量下的是否存在电网谐波放大,并按照三类情况予以分类处理:
①负荷侧非线性负荷大于主变容量的40%:用谐波滤波回路来抑制相应次数谐波;
②负荷侧非线性负荷大于主变容量的15%,小于主变容量的40%:在补偿回路中设计相应的电抗器并同时提高补偿电容的耐压;
③负荷侧非线性负荷小于主变容量的15%:按照计算容量进行电容补偿。
而且,所述电网谐波放大的计算方法为:
根据计算造成补偿放大的谐波次数,式中hr为谐波次数、Qc为补偿电容容量、Scc为补偿侧短路容量;
根据Af=hr(X/R)可得电压放大倍数,式中hr为谐波次数、X为电容安装侧电抗、R为电容安装侧电阻;
根据VCn=jAfgVs计算n次谐波的电压放大有效值,式中Af为电压放大倍数、Vs为n次谐波的有效值、VCn为放大后n次谐波的有效值;
根据计算低压侧的谐波电压,式中VhrD为电网侧传递到用电侧的n次谐波电压,Vhr为用电侧的n次谐波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天津宝坻供电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天津宝坻供电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04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