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除虫脲和溴氰菊酯的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20796.8 | 申请日: | 2015-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8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缪金凤;潘志孝;宋亚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苏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53/08 | 分类号: | A01N53/08;A01P7/04;A01N47/34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隋玲玲 |
地址: | 2144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除虫 溴氰菊酯 杀虫 组合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及用途,尤其涉及一种含有除虫脲和溴氰菊酯的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主要用于农作物虫害的防治。
技术背景
除虫脲(Diflubenzuron,CAS号35367-38-5)为属苯甲酰类杀虫剂,通过抑制昆虫的几丁质合成酶的合成,从而抑制幼虫、卵、蛹表皮几丁质的合成,使昆虫不能正常蜕皮虫体畸形而死亡。害虫取食后造成积累性中毒,由于缺乏几丁质,幼虫不能形成新表皮,蜕皮困难,化蛹受阻;成虫难以羽化、产卵;卵不能正常发育、孵化的幼虫表皮缺乏硬度而死亡,从而影响害虫整个世代,这就是除虫脲的优点之所在。除虫脲对害虫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通过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使幼虫在蜕皮时不能形成新表皮、虫体成畸形而死亡,但药效缓慢。对鳞翅目害虫有特效。使用安全,对鱼、蜜蜂及天敌无不良影响。
溴氰菊酯(Deltamethrin,CAS号52918-63-5)为拟除虫菊酯类杀虫,通过抑制昆虫神经轴突部位的传导,对昆虫具有趋避、击倒及毒杀的作用,杀虫谱广,活性较高。杀虫谱广,对鳞翅目、直翅目、缨翅目、半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多种害虫有效。可用于用于棉花、蔬菜、果树、茶树、油料农作物、烟草、甘蔗、旱粮、林木、花卉等农作物,防治各种蚜虫、棉铃虫、棉红铃虫、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黄条跳甲、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桃蛀螟、柑橘潜叶蛾、茶尺蠖、茶毛虫、刺蛾、茶细蛾等。
实践证明化学农药单剂的长期使用极易出现抗性问题,导致用量不断加大,风险增加,不利于环境生态安全。寻求科学、合理的农药复配,是解决这一问题较好的办法。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除虫脲和溴氰菊酯复配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效果好、用量低、持效期长、残留低、安全且具有增效作用的含有除虫脲和溴氰菊酯的杀虫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含有除虫脲和溴氰菊酯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花卉虫害的用途。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含有除虫脲和溴氰菊酯的杀虫组合物,所述组合物所含有的活性成分为除虫脲和溴氰菊酯,所述除虫脲和溴氰菊酯的重量比为40:1-1:20。
所述除虫脲和溴氰菊酯的优选重量比为25:5-2:15。
更优选地,二者的重量比为15:1-1:10;
最优选的,二者的重量比为5:1。
所述组合物剂型为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例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乳油或种衣剂等。
所述除虫脲和溴氰菊酯在上述剂型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70%。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除虫脲和溴氰菊酯的杀虫组合物的用途,将所述杀虫组合为用于防治经济农作物虫害。
所述虫害为: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uaHiibner)、甘蓝菜青虫(PierisrapaeLinne),柑桔大实蝇(Tetradacuscitri)、潜叶蛾(PhyllocnistiscitrellaStainton)、花蕾蛆(ContariniacitriBarnes)桃小食心虫(CarposinaniponensisWalsinham),桃蛀螟(Conoethespunctiferalis),苹果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rinoniellaMats.)、小卷叶蛾(AdoxophyesoranaFishervonRoslerstamm),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sinensisBradley)、梨木虱(Psyllachinensis),梨黄粉虫(Aphanosti%majakusuiesie)、梨小食心虫(%rapholithamolesta(Busck))、茶小叶绿蝉(Empoascapirisu%aMatumura)、茶尺蠖(EctropisobliquehypulinaWehrli)、葡萄透翅蛾(Parathrenere%alisButler)、毛星虫(IlliberistenuisBatler),豇豆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lanchard))、棉铃虫(Helicoverpaarmi%erar),小麦粘虫(Mythimnaseparat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苏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阴苏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07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