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22497.8 | 申请日: | 2015-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35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葛志鹏;李建亭;吴昊;赵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作法 基坑 出土 洞口 支撑 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立设于基坑内且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柱;
设于所述第一立柱之上的支座;
形成于所述支座之上的第一加高柱;
支设于所述第一加高柱之间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加高柱的顶部齐平;以及
形成于所述支撑梁和所述第一加高柱之间的加腋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立设于所述基坑内且与所述第一立柱相邻的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之上设有支座和第二加高柱,所述第二加高柱和所述第一加高柱之间设有第一反向腋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高柱低于所述第一加高柱,所述第一反向腋梁呈自所述第一加高柱至所述第二加高柱的倾斜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向腋梁底部与所述第二立柱支设的支座的底部平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立设于所述基坑内且与所述第二立柱相邻的第三立柱,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二加高柱之间设有第二反向腋梁,所述第二反向腋梁呈自所述第二立柱至所述第三立柱的倾斜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立柱之上设有支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向腋梁的底部与所述第三立柱之上的支座的底部平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腋梁具有倾斜面。
9.一种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设定的空间高度在基坑内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柱之上施工形成支座和第一加高柱;
在所述第一加高柱之间浇筑形成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加高柱的顶部齐平;
于所述支撑梁和所述第一加高柱的连接处施工形成加腋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逆作法中基坑出土洞口的内支撑梁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于与所述第一立柱相邻的第二立柱之上施工形成支座和第二加高柱,所述第二加高柱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加高柱的高度;
于所述第一加高柱和所述第二加高柱之间浇筑形成第一反向腋梁,所述第一反向腋梁呈自所述第二立柱至所述第三立柱的倾斜状;
于与所述第二立柱相邻的第三立柱之上施工形成支座;
于所述第三立柱上的支座和所述第二加高柱之间浇筑形成第二反向腋梁,所述第二反向腋梁呈自所述第二立柱至所述第三立柱的倾斜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249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管卡死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