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浓缩仪、分析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23176.X | 申请日: | 2015-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80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尹辉;陈勇;江超;赵治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翱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40 | 分类号: | G01N1/40;G01N30/02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4 | 代理人: | 杨俊华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挥发性 有机物 浓缩 分析 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监测及分析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针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浓缩仪、分析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环境监测及分析技术领域中,空气或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其为沸点在50℃-250℃的化合物,室温下饱和蒸汽压超过 133.32KPa,在常温下以蒸汽形式存在于空气中的一类有机物。按其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分为八类:烷类、芳烃类、烯类、卤烃类、酯类、醛类、酮类和其他。主要成分有:烃类、卤代烃、氧烃和氮烃,它包括:苯系物、有机氯化物、氟里昂系列、有机酮、胺、醇、醚、酯、酸和石油烃化合物等。有些材料也称为C2~C12挥发性有机物)是评估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对挥发性有机物进行监测和分析是环境监测的重点,意义重大。
现有针对挥发性有机物的监测分析装置主要有如下几种结构:具有双捕集系统的浓缩仪联接气相色谱仪结构、具有单捕集管的浓缩仪联接气相色谱仪结构、三级冷阱浓缩仪联接气相色谱仪结构和将浓缩系统与色谱系统集成一体化的结构。但是现有的这几种结构都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前述几种结构均难以采用单气相色谱系统完成C2~C12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所述具有双捕集系统的浓缩仪联接气相色谱仪结构将C2~ C5挥发性有机物、C5~C12挥发性有机物分别导入一台气相色谱仪完成分析,因此共采用了两台气相色谱仪;所述具有单捕集管的浓缩仪联接气相色谱仪结构,由于受限于色谱柱选择、捕集管填料的选择、填料对不同物质的饱和容量等原因,亦难以采用单气相色谱系统完成C2~C12挥发性有机物的实际检测,它需要在气相色谱仪中配备两根不同类型的色谱柱和两个检测器完成分析,虽然气相色谱仪还是一台,但依然是双系统,姑且不论稳定性,其成本就高于单系统(配置单色谱柱和单检测器的单气相色谱仪系统);所述三级冷阱浓缩仪联接气相色谱仪结构,由于受限于色谱原因,亦难以完成C2~C12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所述将浓缩系统与色谱系统集成一体化的结构是由两种型号的仪器组合完成,无疑也非单系统。
第二个问题,所述具有双捕集系统的浓缩仪联接气相色谱仪结构,采用电子制冷技术,使低温冷阱器保持在-150℃左右,其所需功率很高,造成它的体积庞大、能耗高,几乎不具有便携性和移动性,适用性受限;由于它完全依靠超低温来液化挥发性有机物,从而达到捕集效果,因此当采气流速较大时,会存在捕集不完全的情况,此外,它采用0.53mm内径的毛细柱,还具有最大流速有限的问题,上述两点原因决定它的采样流速受限,当采样时间有限时,其采样总体积局限性较大,浓缩倍数随之受限,从而影响实际监测的检出限;同时由于采用了低温(-20℃和-80℃)除水方式,会使部分挥发性有机物被液化于除水管中,造成目标物质的损失,从而影响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此外,该技术的脱附和热清洗温度不够高(100℃及以上),该温度对于部分挥发性有机物(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挥发性有机物是沸点在50℃-250℃的化合物)来说,远未达到沸点,难以使挥发性有机物瞬间气化,从而在色谱分析中造成拖尾现象,影响定量的准确性,同时由于沸点较高的物质(半挥发性有机物)气化困难,长期累积在冷阱捕集管中,日积月累形成有机相,使挥发性有机物溶于其中,进而影响脱附效果,残留效应日渐加剧。
第三个问题,所述具有单捕集管的浓缩仪联接气相色谱仪结构,其单捕集管存在一个矛盾点,为了保证较低的检出限,其脱附时采用的载气流速不宜太大,因为流速大,分流必须相应变大,进入色谱柱到达检测器的物质绝对质量会降低,影响检出限;但是如果流速较低,捕集管的死体积和填料的量就不能大,否则会造成色谱峰拖尾,影响定量,因此捕集管填料较少,吸附的总容量有限,一般而言吸附体积在600mL之内,总体积有限,造就浓缩倍数有限,从而使实际检出限不够低;虽然是采用制冷和填料双重效果吸附挥发性有机物,所需的温度不需要特别低,但因为填料的量少,若采样流速大,容易吸附不完全,因此采样流速不能大,为了保证检出限,它必须采集足够的时间,因此造成一个程序的时间变长,从而使监测的频次不够高(一般为1次/小时),在环境监测中应用性受限;若采气时间较长,挥发性有机物会在捕集管填料上呈现不同程度的扩散,从而使色谱峰变宽,影响峰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翱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翱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31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