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长距离输水管道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23463.0 | 申请日: | 2015-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2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许航;顾艳梅;陈卫;高晓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002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距离 输水 管道 模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饮用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长距离原水输送管道的多功能实验模拟系统。
背景技术
含氮污染物是我国地表水源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水中含氮污染物组成复杂,有机和无机的氮类化合物在水处理及其输配过程中发生相互转化。
目前国内长距离原水输送和区域供水工程的实施增加了水的输配时间,输配中含氮污染物的转化直接关系到水处理技术效能及其水质安全。原水输配中无机氮和有机氮之间的交互作用必然发生;管网输配水中含氮有机物会影响微生物控制效果;同时,含氮有机物是消毒副产物的重要前体物,在管网余氯作用下存在进一步生成新次级产物的风险。因此,做相应的管内水力、水质模拟试验是探究输水管内含氮污染物转化机制的必要条件,这就需要设计并制作长距离输水管模拟装置。
目前,国内针对原水输送管道的模拟装置很少,并且大多数不能符合输水管距离长、原水的输配时间长等特点,从而不能完全模拟实际输水管中的水力状况、水质变化等条件。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距离输水管道模拟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完全模拟实际输水管中的水力状况、水质变化等条件的问题。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长距离输水管道模拟装置,包括进水水箱、出水水箱和两个水平设置的圆柱形管道外管、内管,外管内套装有内管,外管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侧盖和右侧盖,且左侧盖和右侧盖可拆卸,外管的上端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通过水管连接有进水水箱,进水口与水管连接处设置有进水电磁阀;外管的下端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水管连接有出水水箱,出水口与水管连接处设置有出水电磁阀;外管顶部安装有毕托管,毕托管上设置有压差计。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盖上穿入有驱动轴,驱动轴依次穿过外管和内管,并在内管中连接有推流器;驱动轴外接电机,电机功率60W,转速为0~600r/min。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和内管为两个同轴的圆柱形管道,且外管和内管之间留有空隙。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的管材为有机玻璃,内柱的管材为球墨铸铁,内管两端为空心,并与外管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顶部设有圆孔,毕托管通过圆孔伸入入外管,毕托管伸入端位于外管和内管之间的空隙中;毕托管与圆孔接触处设置有橡胶塞。
进一步的,所述压差计为数字显示压差计。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电磁阀上设置有第一计时器;出水电磁阀上设置有第二计时器,进水口和出水口均采用90°弯管。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与进水水箱之间的水管上设置有调节阀。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水箱内设置有潜水泵,潜水泵通过水管与进水口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水管为PVC塑料软管。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正态水力模拟,使模拟装置中的水力条件更趋近于实际输水管中的水力条件;内管采用与实际输水管相一致的球墨铸铁为管材,能完全模拟实际输水管的管壁状况,易于培养与实际管内壁相似度高的生物膜,生物膜附着于内外管内壁上;通过调节电机转速来控制水流流速,并通过毕托管随时测得水流流速,通过设定计时器来控制水力停留时间,能模拟不同水厂的输水管中原水输配;外管左、右侧盖可拆卸,方便在装置运行一定时间后,使用无菌棉签将管内壁上生长成熟的生物膜取出,以作进一步的研究;本发明节约用水和占地面积,降低实验成本;本发明切实模拟实际管道水力条件、水质状况、停留时间,提高了模拟试验的准确性、可靠性,同时取样也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管;2-内管;3-电机;4-推流器;5-潜水泵;6-进水水箱;7-毕托管;8-进水口;9-进水电磁阀;10-第一计时器;11-出水水箱;12-出水口;13-出水电磁阀;14-第二计时器;15-驱动轴;16-压差计;17-调节阀;18-左侧盖;19-右侧盖;20-橡胶塞;21-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34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