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车门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26687.7 | 申请日: | 2015-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2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全东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车门 结构 | ||
与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4年10月17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出的韩国专利 申请第10-2014-0141172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纳入 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车门,更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车门结构,其通过紧密地结合车门内板与车门外 板且将与车门相关的部件安装至车门内板而减小车门的整体厚度并且 实施薄车门。
背景技术
通常,具有特定尺寸的车内空间形成在车辆的车身内,驾驶员或 者乘客可以乘坐在该车内空间。为了打开和关闭车内空间,车内空间 打开/关闭门安装在车身。
通常,在乘用车的实例中,车内空间打开/关闭门可以包括安装在 车辆长度方向上前部的前车门以及安装在车辆长度方向上后部的后车 门。前车门和后车门经由铰链可转动地安装在车身。
如在图1中所示,这种常规的车内空间打开/关闭门或者用于车辆 的车门包括车门外板10、车门内板20以及车门饰板30;该车门外板 10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布置在外侧,该车门内板2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 位于朝向车内空间的内侧,与车门外板10整体结合,并且配置为在车 门内板20与车门外板10之间形成具有特定尺寸的安装空间,该车门 饰板30朝向车内空间安装在车门内板20的内侧且配置为提高美感并 具有安装在车门饰板30中的部件,例如与车门和车窗相关的开关。
支撑构件40附接于车门外板10从而提高结构刚度。为防止在车 辆侧部发生碰撞事故时的车门过度变形,增强构件50附接于车门外板 10。车门框架的内横条60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与车门内板20的上部 结合。外横条70与面对内横条60的车门外板10的上部结合,从而车 窗玻璃80被支撑。
更进一步地,安装有车窗玻璃升降器的车门模块90被支撑到车门 内板20。
然而,在这种常规的用于车辆的车门结构中,车门内板与车门外 板彼此间隔并组合成在车门内板与车门外板之间形成安装空间,与车 门相关的部件安装在该安装空间。因此,不利之处在于:因为安装有 车门外板的支撑构件和与车窗玻璃相关的内横条和外横条,车门的厚 度W和车辆的重量由于众多部件而增加。
公开于背景技术部分的上述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背景技术 的理解,因此其可以包含的信息并不构成在本国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 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致力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车门结构,其因为车门外板和 车门内板紧密接合而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减小部件的数量和重量实现 轻量化,以及通过减小整体厚度而实施薄车门。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车门结构,包括 车门外板和车门内板,所述车门外板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布置在车辆的 外侧,所述车门内板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布置在车辆内侧。该车门内板 具有与车门外板的外边缘相邻的外边缘,并且车门内板在车门内板外 边缘以外的位置以多个结合部分与车门外板结合。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开口可以形成在车门内板中,并且多个结合 部分沿着开口的边缘形成。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开口可以形成在 车门内板的大致中间部分。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结合部分可经由密封件结合到车门外板。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车门内板可以包括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布置在 内侧的车门饰板。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车门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门车门框架,车门 框架具有在其内形成的车门窗开口。该车门框架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可 结合到车门内板的上部。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增强构件可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安装于车门外 板的内侧面。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车门结构可进一步包括门窗玻璃升降器,其 具有安装在车门内板上的两个端部。该门窗玻璃升降器可配置为使得 门窗玻璃上下移动。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车门结构可进一步包括车门铰链安装支架、 车门锁栓安装支架以及内横条,该内横条具有连接车门框架两个端部 的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车门框架的一个端部、车门锁栓安装 支架以及内横条的第一端部可与车门内板重叠,并接合到车门内板。 内横条的第二个端部可与车门铰链安装支架重叠,并结合到车门铰链 安装支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66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的仪表盘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滑防扎汽车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