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显示光机的结构及其成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26983.7 | 申请日: | 2015-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3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科;马国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珑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李科 |
主分类号: | G02B27/28 | 分类号: | G02B27/28 |
代理公司: | 广东国欣律师事务所 44221 | 代理人: | 王海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结构 及其 成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图像传送及显示领域技术,尤其涉及穿戴式显示成像技术中的图像传输结构及成像方法。
背景技术
穿戴式智能设备的本意,是探索人和科技全新的交互方式,为每个人提供专属的、个性化的服务,而设备的计算方式无疑要以本地化计算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去定位和感知每个用户的个性化、非结构化数据,形成每个人随身移动设备上独一无二的专属数据计算结果,并以此找准直达用户内心真正有意义的需求,最终通过与中心计算的触动规则来展开各种具体的针对性服务。穿戴式智能设备已经从幻想走进现实,它们的出现将改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穿戴式技术在国际计算机学术界和工业界一直都备受关注,只不过由于造价成本高和技术复杂,很多相关设备仅仅停留在概念领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技术进步和高性能低功耗处理芯片的推出等,部分穿戴式设备已经从概念化走向商用化,新式穿戴式设备不断传出,谷歌、苹果、微软、索尼、奥林巴斯、摩托罗拉等诸多科技公司也都开始在这个全新的领域深入探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显示光机的结构及其成像方法,本技术重点解决产品在微显示领域内的产品的应用,本技术利用微显示技术图像的成像原理及投影技术的完美结合,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可穿戴技术应用领域内的一种新的显示光机,该产品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等特征。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微显示光机的结构及其成像方法,该显示光机的结构主要包括:传送装置、成像装置、反转装置、显示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该传送装置位于显示光机的中部;所述反射装置、传送装置、显示装置安装于同一中轴线上,该中轴线为第一中轴线;所述传送装置为一空腔,在空腔内设置有一与第一中轴线呈一定角度的的PBS膜,所述为PBS膜两表面设置有偏振涂层。
所述成像装置由微显示成像系统、第一偏振器件、透镜组组成;所述该该微显示成像系统为OLED、LCD或LCOS图象处理芯片及成像电路组成;所述透镜组由多组多结构的透镜叠加组成;所述第一偏振器件为一个偏振片或偏振膜;所述成像装置的排列顺序为成像系统、第一偏振器件、透镜组依次平行排列于成像装置中。
所述显示装置由保护透镜及第二偏振器件组成,所述第二偏振器件位于在保护透镜与传送装置中间放置;所述保护透镜为一透明材质制作的透镜或透镜组组成;所述第二偏振器件为一个偏振片或偏振膜。
所述反转装置由一1/4波片和一反射器件顺序排列组成;所述1/4波片在反射器件与传送装置中间放置;所述反射器件为一透明材质制作的透镜;所述反射器件为半圆型、弧面或曲面透镜结构。
其微显示光机成像方法的步骤如下:
A、成像装置中微显示成像系统发出的光线经第一偏振器件后吸收P光,出射S光,由成像装置内的透镜组射入传送装置形成第一光路;
B、第一光路经过传送装置内设置内设置的PBS膜反射后,进入反转装置后经过1/4波片将S光反转为P光在曲面反射镜上成像或经曲面反射镜反射形成第二光路;
C、第二光路的P光经过传送装置内设置的PBS膜投射入显示装置,再经过第二偏振膜、保护镜后到达出瞳处,进入人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产品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产品光路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产品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珑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李科,未经深圳珑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李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69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