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联网复杂事件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27518.5 | 申请日: | 2015-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8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张雷;王柏;张艳梅;朱思远;李伟鹏;陈峥;薛寒寒;许纪念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9/45 | 分类号: | G06F9/45;G06F9/44;G06F1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网 复杂 事件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联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物联网复杂事件处理方法和基于该系统的物联网接入方法。
背景技术
物联网描述了一个愿景,在该愿景中,任何物体接入到互联网中,并成为互联网的一部分:这其中的每个物体都能被唯一标识并且都能够接入到网络中,它的位置和状态是能够被知道的,它能够提供的服务和智能的功能也被加入到这个扩大的互联网并且融合数字和物理世界,并最终影响我们相互之间的交流方式和所生活的环境。
而物联网中的信息感知设备产生大量的连续不断的数据流,这些数据中还往往存在着大量的冗余,以及各种复杂的关联,对于物联网来说,应该能够很好地及时地发现用户感兴趣的数据。例如,新鲜水果超市要求水果从加工出厂到进入超市仓库的过程中,运输车内温度和湿度都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否则被视为不合格产品,而根据水果的不同、季节气温的不同,这些要求都会不同,但以目前的物联网的设备能力不能灵活、准确的提供相应的服务。
因此,如何在物联网的条件下,如何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用户感兴趣的数据,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可以灵活的调整成为了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物联网复杂事件处理系统及方法。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物联网复杂事件处理系统,所述该系统包括事件定义模块、规则引擎模块、复杂事件处理模块、物联网数据感知层及物联网应用系统;
所述物联网数据感知层接收底层物联网设备上报的数据;并发送至复杂事件处理模块;
所述复杂时间处理模块获得上述物联网设备上报的数据,调用规则引擎模块进行处理,获得用于驱动外部物联网应用系统的驱动事件,并将驱动事件发送至物联网应用系统;
所述规则引擎模块用于对复杂事件处理模块中过滤器的规则进行定义、解释和执行;
所述事件定义模块用于为用户提供制定、管理事件的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复杂事件处理模块包括冗余事件过滤器、类型识别过滤器、模式过滤器及业务规则整合器;所述物联网数据感知层上报的数据依次经由冗余事件过滤器、类型识别过滤器、模式过滤及业务规则整合器传送至物联网应用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冗余事件过滤器接收物联网数据感知层上报的数据,并将冗余数据消除;
所述类型识别过滤器对接收的事件消息进行类型判断;
所述模式过滤器将对接收的有效事件进行模式匹配;
所述业务规则整合器对模式事件进行属性信息的附加。
进一步地,所述事件定义模块包括事件定义单元与事件管理单元,其中:
所述事件定义单元用于提供用户对复杂事件做出定义;
所述事件管理单元用于提供用户对复杂事件进行增删改查;
进一步地,所述规则引擎模块包括规则文件单元,规则数据库,规则部署单元,其中:
所述规则文件单元为根据用户制定的复杂事件生成的规则文件;
所述规则数据库提供对规则文件进行存储管理的功能;
所述规则部署单元用于对规则文件进行程序编译部署,以供调用。
一种物联网复杂时间处理方法,应用上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用户定义复杂事件,处理系统将用户的定义转化为程序语言;
步骤S2:根据复杂事件,将复杂事件转化为规则引擎模块适用的规则文件,并进行编译部署;
步骤S3:从物联网数据感知层获取数据;
步骤S4:复杂时间处理模块对数据进行处理,依次通过冗余事件过滤器、类型识别过滤器、模式过滤器和业务规则整合器,依次生成基本事件、有效事件、模式事件和业务事件;
步骤S5:通过生成的业务事件驱动物联网应用系统进行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采用灵活可配的方式,进行规则制定,并能在底层基本事件数据量较大的情况下,高效准确地匹配规则,产生事件,从而驱动上层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规则引擎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75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