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智能家居控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27683.0 | 申请日: | 2015-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93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林皓;钟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8 | 分类号: | H04L12/28;H04L12/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即时 通信 智能家居 控制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智能家居控制结构,由下而上分为网络层、即时通信层和控制层。其中,网络层通过以太网、蓝牙、无线局域网、ZigBee和移动通信网络等,为智能家居的管理控制提供基础网络通道;即时通信层包含一个轻量级的即时通信客户端和服务端,分别安装在用户端和智能家居设备上,使得智能家居能够像人一样与用户进行即时通信;控制层分为控制端和受控端,是即时通信客户端上的应用程序,用于智能家居的管理和控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即时通信通道,用户能够与智能家居以即时通信对话的方式对其进行控制,从而显著提升操控能力和交互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家居领域,涉及即时通信与智能家居设备的融合,特别涉及如何利用即时通信通道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方式方法问题。
背景技术
在智能家居设备领域,近年来陆续出现了智能家居机器人的概念、方法、技术和产品。它们主要是智能硬件设备或家电上的一个模块,用于这些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但是,这种控制还停留在过去指令级的控制,交互信息非常简单,仅仅相当于拓展了设备的网络功能。智能特性,更多地体现在了这些设备增加了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
未来5年左右,人类将进入智能家居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将能够无处不在地与自己的智能家居设备进行交互。有的厂商为此还推出了专门的移动APP,用于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更进一步地,如果能基于即时通信通道与智能家居设备进行人性化的交互操作,无疑是非常便捷高效和充满想象力的。
但在目前,在即时通信与智能家居的结合方面,还仅仅刚看到腾讯公司发布的微信硬件行业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微信,利用家电厂商提供的控制接口,来对智能空调、智能电视和智能穿戴等硬件设备进行控制,并获取这些设备反馈的信息。但该方案仅仅提供了一种利用微信去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途径,它替换了前面所说的移动APP,却没有将这些智能家居设备作为一个微信用户来看待,交互体验和控制能力没有本质的提升。
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智能家居控制结构,能够将人与智能家居有机结合起来,无论是人还是智能家居设备,都拥有即时通信账户,从而可以像人与人交流一样,对智能家居设备进行控制。这种拟人化的交互操作思路、方法、技术和产品,是非常具有创新性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当前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智能家居大发展的时代,提供一种基于即时通信通道进行人机交互的智能家居控制方案。该方案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智能家居控制层次结构,可帮助人们建立智能化的智能家居网络,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办公环境中,都能够通过网络人性化地、高效便捷地操控智能家居,使智能家居可以像人一样与人们进行交流,接受人们的控制。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智能家居控制结构,由下而上分为网络层、即时通信层和控制层,具体的描述如下。
(1)网络层
该层支持通过有线和无线通信信道,为智能家居提供多样性的网络连接通道。这不仅支持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等有线网络连接,还支持移动通信网、蓝牙、无线局域网和ZigBee等无线网络连接。
(2)即时通信层
该层部署一种轻量级的即时通信应用,分为客户端和服务端,为智能家居提供基于即时通信的人机交互控制方式。进一步地,客户端又可细分为用户客户端和智能家居客户端。其中,用户客户端安装在用户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PC个人计算机等用户终端上,智能家居客户端则运行在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照明、智能穿戴设备和智能汽车等智能家居上。
服务端则运行在智能家居网关上,该网关是一个智能家居控制体系的中心枢纽,负责维护用户列表和智能家居设备列表,所有用户和智能家居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即时通信账户,用户通过该网关去控制智能家居设备正常运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76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