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碳氮比生活污水处理新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27837.6 | 申请日: | 2015-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0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邹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碳氮 生活 污水处理 新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低碳氮比生活污水处理新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也愈发严重,如巢湖、太湖和滇池。氮、磷元素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两个重要因子,许多国家对其排放浓度都有着严格限制。我国国家环境保护部要求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重点流域及湖泊、水库等封闭、半封闭水域时,必须严格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为了生活污水处理氮和磷的达标排放,各地加速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或升级改造的步伐,应用最广泛的是厌氧/缺氧/好氧(Anaerobic-Anoxic-Oxic,A2O)工艺。该工艺的主要优点是:(1)可在常规活性污泥法的基础上改造而成,改造简便易行;(2)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3)在碳充足的情况下,出水水质较好。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城镇生活污水C/N比较低,有高达65%以上的污水处理厂存在碳源不足的现象,近43%的污水处理厂的进水C/N小于3,污水中碳源已不能满足微生物脱氮除磷的需要。因此,采用A2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时,通常存在这一突出问题:反硝化脱氮和除磷微生物对碳源的竞争,由于城市污水的碳源普遍偏低,难以满足脱氮除磷的需求,因此处理后的污水氮和磷难以达到排放标准。此外,这一个工作还存在如下缺点:不同污泥龄(SolidsRetentionTime,SRT)微生物共存对氮和磷去除的不利影响,聚磷菌的世代时间较短,在SRT较短的条件下可正常生长,并可获得较高的除磷效率,而硝化细菌属于自养型专性好氧细菌,它的生长速度缓慢,世代时间较长,在SRT较长的条件下方可获得较佳的脱氮效率,因此,硝化细菌和聚磷菌的SRT不同也导致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效率低下。
为保证氮、磷达标排放,通常采用外加碳源等措施来提高脱氮除磷效果,增加了污水处理成本和能源的消耗。因此,开发适应低C/N比污水高效率低能耗的脱氮除磷技术对促进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改善水环境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针对低C/N比生活污水处理,研发了一种新的工艺(邹海明,吕锡武,李婷.反硝化除磷-诱导结晶磷回收工艺试验[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2(4):127-132.)
该工艺的特点是采用双污泥形式(即DPAO和硝化细菌处于两个独立的污泥系统,充分地发挥反硝化脱氮除磷和硝化反应的各自特点),在缺氧环境下,DPAO可在反硝化脱氮的同时吸收磷,提高了碳源的利用效率。该工艺可缓解传统脱氮除磷工艺的三个突出矛盾:(1)碳源不足:厌氧释磷和反硝化脱氮对碳源的竞争;(2)泥龄矛盾:硝化菌代谢周期长,而异养菌和聚磷菌代谢周期短;(3)硝化菌和异氧菌对氧的竞争,只有当有机物降解完全时硝化菌才能成为优势种群。尽管该工艺处理低C/N比生活污水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而该工艺需要构筑物多(厌氧池1个、好氧硝化池1个,缺氧池1个,后置曝气池1个,沉淀池3个),运行耗能大,难以真正地应用到实际污水处理之中。
迄今为止能低能耗、高效率处理低C/N比生活污水仍然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处理低C/N比生活污水,效率高、能耗低的新工艺对于环境保护(特别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控)、降低水处理成本是水处理界十分重要的任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碳氮比生活污水处理新工艺,效率高、能耗低的新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1)生活污水进入厌氧池;
(2)厌氧池泥水混合液进入沉淀池;
(3)沉淀池上清液自流至好氧生物膜硝化池,同时进行曝气提供溶解氧(DissolvedOxygen,DO),沉淀污泥超越至缺氧池;
(4)缺氧池泥水混合液进入沉淀池;
(5)沉淀池上清液排放,沉淀污泥回流至厌氧池。
步骤(3)所述DO浓度,大于2mg/L。
本发明的要点是:
采用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组合的形式,将硝化细菌和除磷微生物独立开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利用好氧生物膜硝化池代替活性污泥法,省去了一个沉淀池和一套污泥回流系统,节约了建造成本;在运行过程中只需要2个污泥回流泵,大大降低了能耗。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创造性在于以下四点:
(1)采用反硝化同步脱氮除磷技术,成功解决了厌氧释磷和反硝化脱氮对碳源的竞争矛盾,DPAO在缺氧条件下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实现反硝化同步脱氮除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技学院,未经安徽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78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