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然环保玻璃灌封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28005.6 | 申请日: | 2015-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4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江;李君;李志生;朱成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万宝玻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93/04 | 分类号: | C09J193/04;C09J183/07;C09J103/02;C09J11/04;C09J11/06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娄尔玉 |
地址: | 233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 环保 玻璃 灌封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然环保玻璃灌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玻璃是由沙子和其他化学物质熔融在一起形成的,在熔融时形成连续网络结构,冷却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并硬化而不结晶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普通玻璃的化学组成是Na2O·CaO·6SiO2,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用来隔风透光,属于混合物,另有混入了某些金属的氧化物或者盐类而显现出颜色的有色玻璃,和通过特殊方法制得的钢化玻璃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玻璃的需求的也相对较大,中空玻璃是近些年来比较常用的种类,其主要的优势在于隔音消噪,中空玻璃是由两块玻璃面板堆叠,中部抽真空得到,玻璃四周会采用灌封胶进行灌封,保证气密性,传统的灌封胶都是化学原料制备而成,异味大并且有着极大的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原料选择天然健康的天然环保玻璃灌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天然环保玻璃灌封胶,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的原料制成:
乙烯基硅油8-10份、白炭黑6-8份、植物胶6-8份、有机锡8-10份、增塑剂3-5份、松香树脂20-30份、淀粉3-5份、山梨酸2-4份、硅藻土8-10份、植物香精3-5份、水杨酸2-4份。
各原料的优选组分为:乙烯基硅油9份、白炭黑7份、植物胶7份、有机锡9份、增塑剂4份、松香树脂25份、淀粉4份、山梨酸3份、硅藻土9份、植物香精4份、水杨酸3份。
所述的植物香精为薰衣草香精,通过取薰衣草1份与乙醇10份浸提得到的浸液。
所述的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本发明天然环保玻璃灌封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乙烯基硅油、植物胶和松香树脂全部投入熔融炉中,升温120-140℃,高温搅拌直至熔融;
2)将白炭黑、有机锡、淀粉和硅藻土全部进行预混合后,搅拌均匀;
3)将步骤1中的原料出料放入搅拌罐中,然后将步骤2中的原料加入其中,充分搅拌2-3h;
4)待上述步骤3搅拌结束后,将原料中的增塑剂、山梨酸和水杨酸加入其中,再次升温至60-80℃,搅拌均匀后,出料密封包装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工艺流程简洁,原料配比合理,原料廉价易得,原料中使用纯天然胶质,进行制备,环保健康,无异味,物有害气体产生,保证了安全性且质量过硬。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乙烯基硅油8kg、白炭黑6kg、植物胶6kg、有机锡8kg、邻苯二甲酸二甲酯3kg、松香树脂20kg、淀粉3kg、山梨酸2kg、硅藻土8kg、植物香精3kg、水杨酸2kg;
实施例2
乙烯基硅油9kg、白炭黑7kg、植物胶7kg、有机锡9kg、邻苯二甲酸二甲酯4kg、松香树脂25kg、淀粉4kg、山梨酸3kg、硅藻土9kg、植物香精4kg、水杨酸3kg;
制备上述实施例1和2的方法:
1)将乙烯基硅油、植物胶和松香树脂全部投入熔融炉中,升温120-140℃,高温搅拌直至熔融;
2)将白炭黑、有机锡、淀粉和硅藻土全部进行预混合后,搅拌均匀;
3)将步骤1中的原料出料放入搅拌罐中,然后将步骤2中的原料加入其中,充分搅拌2-3h;
4)待上述步骤3搅拌结束后,将原料中的增塑剂、山梨酸和水杨酸加入其中,再次升温至60-80℃,搅拌均匀后,出料密封包装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万宝玻璃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万宝玻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80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