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行车变频器的多功能输入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30374.9 | 申请日: | 2015-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50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林新;刘智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奥托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40 | 分类号: | G06F13/40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周长清;胡君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量输入 行车变频器 多功能输入 功能编码 逻辑编码 输入端口 输入端 数字输入功能 编码模块 实时接收 输入功能 数据控制 配置的 多段 预设 配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行车变频器的多功能输入方法及系统,该方法步骤包括:1)预先对行车变频器中所有数字量输入功能分别进行编码,得到对应各数字量输入功能的功能编码,并对数字量输入功能中为多段数字量输入功能的输入信号进行逻辑编码,且由输入信号的每一种逻辑编码分别对应不同的预设值;2)实时接收功能编码的指定,根据指定的功能编码将输入端配置为对应的数字量输入功能,按照所配置的数字量输入功能以及输入端所输入的数据控制行车变频器。该系统包括输入功能编码模块以及多功能输入模块。本发明具有实现方法简单、所需成本低、能够将各种数字输入功能集成到一个输入端口,极大的减少输入端口数量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行车变频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行车变频器的多功能输入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设备之间的数据互联越来越多。在行车变频器中,为获得与其他设备的各种数据互联、实现各种输入输出功能,通常需要较多的输入输出端口,而行车变频器中输入输出的端口数量是有限的,这就使得有限的端口资源与输入输出数据不断扩大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解决端口数量不够的问题,目前行车变频器中通常是通过具有更多输入输出端口的中央处理单元来设计硬件电路,增加输入输出端口会增加设备的制作成本,且当需要增加新功能时,每增加一个输入或输出端口都必须对行车变频器的模具进行重新定制,同时新增的电路还会导致PCB板尺寸变大,研发人员需要重新进行硬件PCB板布线,因而还会增加硬件电路的复杂度,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输入输出功能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方法简单、所需成本低、能够将各种数字输入功能集成到一个输入端口,极大的减少输入端口数量的用于行车变频器的多功能输入方法及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行车变频器的多功能输入方法,步骤包括:
1)预先对行车变频器中所有数字量输入功能分别进行编码,得到对应各数字量输入功能的功能编码,并对所述数字量输入功能中为多段数字量输入功能的输入信号进行逻辑编码,且由输入信号的每一种逻辑编码分别对应不同的预设值,其中多段数字量输入功能为对应多段输入信号的输入功能;
2)实时接收功能编码的指定,根据指定的所述功能编码将输入端配置为对应的数字量输入功能,按照所配置的数字量输入功能以及输入端所输入的数据控制行车变频器。
作为本发明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中多段数字量输入功能的输入信号进行逻辑编码的具体步骤为:将构成目标多段数字量输入功能的各输入信号分别对应高、低电平设置2n个逻辑编码,并对应设置2n个不同的预设值,其中n为多段数字量输入功能所对应的输入信号数量。
作为本发明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中功能编码采用数字编码。
作为本发明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2)的具体步骤为:
2.1)实时接收功能编码的指定,并获取指定的所述功能编码所对应的数字量输入功能,得到当前指定的数字量输入功能;判断当前指定的数字量输入功能是否为多段数字量输入功能,如果是,则得到当前指定的多段数字量输入功能,转入执行步骤2.2),否则得到当前指定的单数字量输入功能,转入执行步骤2.3);
2.2)获取当前指定的多段数字量输入功能所需的输入端子数,从输入端中取对应个数的输入端子并分别配置为当前指定的多段数字量输入功能;从各个所述输入端子接收输入数据,并根据当前指定的多段数字量输入功能所对应的逻辑编码,得到所述输入数据对应的预设值,按照所配置的多段数字量输入功能、得到的所述预设值设置行车变频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奥托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长沙奥托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03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