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缓冲式叉车两节全自由油缸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31646.7 | 申请日: | 2015-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46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徐龙;刘强强;朱琼杰;张红霞;郭晛;赵士杰;王占辉;易新新;陈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液力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F15B15/22;B66F9/22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4102 | 代理人: | 王琪 |
地址: | 23303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缓冲 叉车 两节全 自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叉车起升油缸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缓冲式叉车两节全自由油缸。
背景技术
目前,叉车起升油缸种类繁多,有活塞缸,也有柱塞缸。油缸在起升的过程中,活塞缸只有无杆腔也就是无杆腔有油液,有杆腔没有压力,不能起到缓冲效果。而柱塞缸上无杆腔都有油液,起升的过程中有杆腔也会给柱塞一个向下的压力,从而在上升时起到缓冲的效果。现有柱塞缸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缸筒102,缸筒102两端分别设有导向套101和缸底104,缸筒102内有柱塞杆110,柱塞杆110上有柱塞107,柱塞107与缸筒102内壁间有支承环103,柱塞杆110的中心孔内有缓冲套109,缓冲套109由钢丝挡圈108与柱塞杆110内壁连接,缓冲套109上由上至下分别开有内径依次增大的第一过油孔111、第二过油孔112和第三过油孔113,缓冲套109上套有铜套106,缓冲套109上还套有弹簧105,弹簧105两端分别抵在缸底104和柱塞杆110上。油缸下降时,当柱塞杆110下降到接近缸底104时,铜套106依次挡住第一过油孔113和第二过油孔112,仅剩第三过油孔111用于回油,从而达到缓冲作用;油缸上升时,当柱塞杆110离开缸底104时,弹簧105将缓冲套109弹开,这样油缸在再次下降到缸底104时实现下缓冲,起到反复作用。这种结构的柱塞缸装配繁琐,缓冲套109与缸底104配合面平面度要求比较高,并且支承环103与缸筒102内壁的间隙控制比较严格,造成漏油点较多,大大影响下降缓冲的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缓冲式叉车两节全自由油缸,该油缸结构简单,缓冲平稳、缓冲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缓冲式叉车两节全自由油缸,包括缸筒,缸筒两端分别设有导向套和缸底,缸筒内有柱塞杆,柱塞杆下端设有柱塞,柱塞与柱塞杆螺纹连接,并在连接处用螺钉紧固,在导向套与柱塞杆的配合面上有钢背轴承,柱塞的中心通孔内有缓冲套,缓冲套与柱塞内壁间有钢丝挡圈固定,缸底的中心孔内设有缓冲轴套,缓冲轴套一端伸入缓冲套的中心通孔内,与缓冲套间有间隙;柱塞杆内开有横向过油孔、纵向过油孔和过油槽,横向过油孔分别与纵向过油孔和过油槽相连通,横向过油孔与有杆腔相通,纵向过油孔与无杆腔连通。
为了说明问题起见,以下对本发明所述新型缓冲式叉车两节全自由油缸均简称为本油缸。
而柱塞缸上无杆腔都有油液,起升的过程中有杆腔也会给柱塞一个向下的压力,当油缸上升到柱塞杆上的横向过油孔进入刚被轴承时,有杆腔的油液仍然可以通过柱塞杆上的过油槽缓慢回油通过横向过油孔进入纵向过油孔,进而流入无杆腔,起到快速起升的作用;当油缸回落时,柱塞杆上的横向过油孔进入刚被轴承时,无杆腔的油液可以通过纵向过油孔、横向过油孔和过油槽缓慢进入有杆腔,防止油缸出现回落停顿现象。
柱塞与缸筒内壁间有格莱圈密封,柱塞的外周面上有支承环与缸筒配合。油缸下降到缓冲区时,无杆腔油液只能通过缓冲套与缓冲轴套的间隙回油,防止无杆腔的油液受力过大通过缸筒内壁回到有杆腔中,提高了柱塞缸的缓冲效率。
柱塞杆上还套有调整套,调整套紧挨柱塞,过油槽位于调整套内壁与柱塞杆外壁之间。
本油缸结构简单,首次将间隙缓冲应用到柱塞式的油缸中,提高了缓冲效果,缓冲平稳、缓冲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柱塞式油缸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缓冲式叉车两节全自由油缸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缓冲式叉车两节全自由油缸中柱塞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以解释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新型缓冲式叉车两节全自由油缸,如图2、图3所示,包括带有油孔的缸筒203,缸筒203上部通过螺纹连接有导向套201,在螺纹上部的导向套201外周面上设有密封圈218与缸筒203配合,缸筒203下部焊接有缸底208,缸底208上有油孔209,油孔209与缸底208的中心孔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液力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蚌埠液力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16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导向环
- 下一篇:全量程高灵敏度瓦斯气体检测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