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烧型立式热风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32405.4 | 申请日: | 2015-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5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吕宜德;吕复;吕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奥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0 | 分类号: | F23C1/00;F23C9/00;F23C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鲁力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烧型 立式 热风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式热风炉,尤其是涉及一种混烧型立式热风设备。
背景技术
现在煤粉喷燃的热风炉,受到环境保护的严格要求,并按照发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执行,即烟气粉尘排放浓度达到<30mg/NM3,SOX<100mg/NM3,NOX<100mg/NM3并在2014年主要省市及全国执行。
为了满足当前的这种严格的环保要求下,尽力做到节能减排的高标准。本发明是在吕宜德发明的在原国家专利《高效节能型扩散式喷煤燃烧炉热风炉》的基础上的一种更新换代的创新型新产品。
在我国目前燃煤热风炉主要形式有如下三种:
链条炉采用层燃燃烧方式,是一种最古老产生热风的炉型,其燃烧率很差,对外排放烟气完全不能达标。特别是在加煤时,如水中的水份不高时,很快被炉排下的鼓风系统吹上去,还没有燃烧完全就被引风机拉跑,造成大量的机械不完全燃烧。但这种炉型造价低,占地面积小,在我国还大量使用,特别是在工业锅炉领域,几乎占据了80%的份额,是我国空气与水的主要污染源。随着我国的现代化工业的进程与高科技的不断使用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这种炉型应逐步淘汰掉。
沸腾式循环流化体床燃烧炉,燃煤采用粒状在炉内沸腾状燃烧并与高温旋风分离器有机地结合起来,未燃烬的碳粒又可循环回流至炉内,进一步燃烬,克服了大量的机械不完全燃烧的现象,从而提高了燃煤热风炉的燃烧效率。由于造价高,但是普及率并不高,且由于炉内燃烧温度最高只能控制到900℃,还可以在炉内进行一部分脱硫SOx工作,对后续的除尘环保系统减轻了一定压力。属于中低温型热风炉,其最大的优点是可燃烧劣质煤。唯一的缺点是向大型化的发展有一定的难度,且造价很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生物质能源与煤粉混烧型低氮化物低氧立式热风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室、设置在燃烧室顶端的与燃烧室相通的煤粉雾化组件、设置在燃烧室外壁与燃烧室相通的点火装置、设置在燃烧室底端的烟气排放装置、设置在燃烧室底端的出渣装置以及设置在燃烧室底端与燃烧室相通的生物颗粒产气装置,其中,
所述煤粉雾化组件包括与燃烧室相通的一次送煤风入口通道、以及设置在一次送煤风入口通道和燃烧室之间并同时与一次送煤风入口通道和燃烧室相通的二次煤粉雾化风入口通道;所述的点火装置为一个柴油点火喷嘴;所述烟气排放装置包括一个高温烟气排放烟道,所述高温烟气排放烟道底端与燃烧室底端相通。
在上述的一种生物质能源与煤粉混烧型低氮化物低氧立式热风炉,所述高温烟气排放烟道与燃烧室平行设置或垂直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生物质能源与煤粉混烧型低氮化物低氧立式热风炉,还包括:
设置在燃烧室外壁与与燃烧室相通的三次煤粉雾化风入口通道;所述三次煤粉雾化风入口通道至少有两个,平行设置在燃烧室外壁。
与柴油雾化机连接并设置在燃烧室外壁与燃烧室相通的的柴油雾化风入口通道,所述柴油雾化风入口通道位于三次煤粉雾化风入口通道和柴油点火喷嘴之间。
在上述的一种生物质能源与煤粉混烧型低氮化物低氧立式热风炉,位于燃烧室外壁的三次煤粉雾化风入口通道下方还设有一个用于抽取燃烧室内部分CO和CO2的高温气体回流至煤粉制备设备的CO及CO2回流通道;所述出渣装置包括一个斗形的出渣通道,所述斗形的出渣通道底端设有电动出渣阀门;所述生物颗粒产气装置为一个生物颗粒产气炉,所述生物颗粒产气炉出口通过一个雾化风机与燃烧室相通;所述高温烟气排放烟道外壁还设有一个用于回收高温烟气排放烟道排放的含NO烟气并将回收的含NO烟气重新通入燃烧室内的四次雾化风入口通道。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只需要一个或二个出渣口,减轻了投资成本,实现了占地面积小、投资省的目的。出渣口采用了电动耐高温的出渣阀门,极大地减轻了人工高强度工作量;2.产生烟气含氧量低;并能在炉内温度场内脱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奥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奥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24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