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下凹式绿地雨水调蓄调度池及分散式雨水调蓄调度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33002.1 | 申请日: | 2015-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91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尤学一;贾玲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3F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 | 代理人: | 李素兰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凹式 绿地 雨水 调度 分散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水资源化利用和给水排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下凹式绿地雨水调蓄调度池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显著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大量人工建筑使城市的硬化地面增加,硬化地面的下垫面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导致雨水径流系数增大、汇流速度加快,从而引起城市暴雨天气时街道洪水泛流及地下水储量减少,由此产生了严重的城市水土流失和排洪问题。同时,雨水冲刷地面而产生的径流污染,也给城市的污水处理加大了处理难度,冲刷地面后的初期雨水若直接排放进自然水体,会严重污染水资源环境。
雨水是一种宝贵的水资源,除初期雨水外,其受污染程度较轻,经处理后可作为城市的绿化、冲刷道路等杂用水源。目前城市所拥有的成熟的雨水利用技术有三种,分别是屋顶雨水收集、城市路面雨水利用、城市绿地、花坛和园林的雨水继续利用。
下凹式绿地是一种高程低于周围路面的公共绿地,也称低势绿地。其理念是利用下凹的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一般来说,低势绿地对下凹深度有一定要求。而且其土质多未经改良,一旦大面积应用时,易受到地形等条件的影响,造成实际的调蓄容积较低。
雨水调蓄池是指具有雨水储存功能的集蓄利用设施,同时也具有削减峰值流量的作用。在城市改造中,雨水调蓄池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大体积的雨水调蓄池建设占地面积大、费用高。城市实践表明,对于全方位控制雨水洪流的目标而言,小体积、分散式的多调蓄池模式比大体积、集中式的单调蓄池模式更有效果。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下凹式绿地雨水调蓄调度池,设计出将下凹式绿地、雨水调蓄和雨水调度集成一体的系统,更有效地实现调节雨水径流和滞洪,削减径流污染,实现雨水的净化、储存和利用功能;同时,该系统与城市的雨污水管网紧密得结合,解决由于暴雨而导致的城市内涝,雨水冲刷而产生的径流污染以及雨水的资源化利用等问题,根据排水管道排水能力调度蓄水,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手段,具有突出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下凹式绿地雨水调蓄调度池系统,实现与雨水管网或污水管网综合的蓄水、排水和供水,该系统包括下凹式绿地1、雨水溢流井2和雨水调蓄调度池7;其中:下凹式绿地1低于地面设置;雨水溢流井2的井口接近地面,井体延伸至设置于下凹式绿地1最底部的雨水调蓄调度池7中;所述雨水调蓄调度池7顶部设置有集水板6,所述下凹式绿地1与所述集水板6之间依序填充设置人工回填土层3、砂石滤层4、无纺土工布垫层5,共同用于雨水过滤;所述雨水调蓄调度池7侧面设置排水管道8、溢流管道9且排水管道8位于底部;溢流管道9与排水管道8合流并连接雨水管网,若绿地周围是雨水、污水合流制的管道,则各个排水管道8和溢流管道9连接至污水管道;所述雨水溢流井2下方、雨水调蓄调度池7内设有抽水泵11,进行绿化喷灌;在雨水调蓄调度池7蓄满的情况下,通过溢流管道9将多余的雨水排出到城市的雨水管网。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分散式雨水调蓄调度池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分散式的下凹式绿地雨水调蓄调度池,每一下凹式绿地雨水调蓄调度池系统均包括下凹式绿地1、雨水溢流井2和雨水调蓄调度池7,且各个雨水调蓄调度池彼此连通;其中:下凹式绿地1低于地面设置;雨水溢流井2的井口接近地面,井体延伸至设置于下凹式绿地1最底部的雨水调蓄调度池7中;所述雨水调蓄调度池7顶部设置有集水板6,所述下凹式绿地1与所述集水板6之间依序填充设置人工回填土层3、砂石滤层4、无纺土工布垫层5,共同用于雨水过滤;所述雨水调蓄调度池7侧面设置排水管道8、溢流管道9且排水管道8位于底部;溢流管道9与排水管道8合流并连接雨水管网,若绿地周围是雨水、污水合流制的管道,则各个排水管道8和溢流管道9连接至污水管道;所述雨水溢流井2下方、雨水调蓄调度池7内设有抽水泵11,进行绿化喷灌;在雨水调蓄调度池7蓄满的情况下,通过溢流管道9将多余的雨水排出到城市的雨水管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30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旋式初期雨水过滤净化装置
- 下一篇:防跌塑料检查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