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硅油及由其得到的水基压铸脱模剂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33079.9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18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黄宇剑;王进兴;吉祖明;朱文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兴业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77/38 | 分类号: | C08G77/38;B22C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15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硅油 得到 压铸 脱模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化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压铸是汽车工业、电子产品行业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摩托车、家用电器、电子通讯等行业的发展,特别是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压铸行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并进入一个全新发展期。脱模剂是生产金属压铸产品必不可少的辅助用剂。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金属压铸产品能够从模具中取出,并且使产品保持完整性和后加工性。其中乳液状的水基脱模剂与传统的油基脱模剂相比,具有冷却效果好、不产生堆积、铸件表面质量好、有助于减少内部气孔以及使用安全、清洁、无污染等优点,是目前压铸脱模剂主流产品。
二甲基硅油具有耐热性高、表面张力低、溶解度参数低的优点,是理想的脱模剂材料,常被选为压铸脱模剂的基础油。但是它也存在难乳化、不耐高温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方面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性硅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一种改性硅油,其特点在于,其分子结构式(I)如下:
其中,R1为甲基,R2为苯基,R3为碳原子数8~16的长链烷烃,50≤a≤200,5≤b≤50,2≤c≤10。
优选地,R1为甲基,R2为苯基,R3为碳原子数8~12的长链烷烃,50≤a≤100,5≤b≤10,2≤c≤8。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提供上述改性硅油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将Karstedt催化剂加入1-十六烯搅拌均匀,升温至90-95℃,把苯基含氢硅油缓慢滴入前述溶液中,1-十六烯:苯基含氢硅油重量比为260:24,滴加后升温到105-110℃,搅拌反应1-3小时,在160℃下减压抽吸过量的1-十六烯,最终得到改性硅油。
所述的苯基含氢硅油,其数均分子量为2.4×103g.mol-1,苯基含量20%,氢基含量0.5%。
所述Karstedt催化剂加入量为0.0005-0.002重量份。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水基压铸脱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剂包括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改性硅油15~35%,氧化聚乙烯5~15%,乳化剂5~20%,防腐剂0.1~2%,防锈缓蚀剂1~2%,其余为去离子水。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脱模剂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改性硅油15~28%,氧化聚乙烯5~10%,乳化剂5~20%,防腐剂0.1~2%,防锈缓蚀剂1~2%,其余为去离子水。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脱模剂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改性硅油15~20%,氧化聚乙烯5~10%,乳化剂5~10%,防腐剂0.1~2%,防锈缓蚀剂1~2%,其余为去离子水。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乳化剂选自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化乙烯醚、脂肪醇聚乙烯聚丙烯醚、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山梨糖醇酐聚氧乙烯脂肪酸酯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腐剂选自苯并异噻唑酮、4-氯-3-甲基-苯酚、均三嗪、戊二醛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锈缓蚀剂选自苯并三氮唑、六次甲基四胺、二乙醇胺、油酸三乙醇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本发明第三方面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基压铸脱模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改性硅油、氧化聚乙烯、乳化剂在高速分散仪中加热到70-85℃,充分搅拌,在搅拌状态下缓慢、分批次加入总量为25-45%的去离子水,制成水包油W/O预乳液;再把防锈缓蚀剂、防腐剂加入预乳液,加入余量去离子水,并通过仪器胶体磨进一步磨成乳液粒径微米级的乳液,最后加入余量去离子水,制备得到。
本发明中的Karstedt催化剂,又叫乙烯基双封头催化剂,起作用的是其中的金属Pt,可通过市售购得,例如sigma公司。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含苯基和长链烷基的改性硅油和乳化剂以及其他助剂进行乳化,获得本发明需要的水基压铸脱模剂。本发明生产的水基压铸脱模剂具有耐高温性能好、容易乳化、脱模效果优良的特点。
(2)本发明的制备得到的水基铝合金脱模剂乳液粒径在0.1-0.3μm,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兴业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兴业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30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