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管混凝土中钢筋粘结力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33088.8 | 申请日: | 2015-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81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孙阳;苏静波;马志国;吴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9/04 | 分类号: | G01N1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混凝土 钢筋 粘结 测试 装置 方法 | ||
1.一种钢管混凝土中钢筋粘结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测试试件粘结力的加载设备以及用于夹持试件的夹具装置,所述夹具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夹具顶板、夹具底板以及连接夹具顶板、夹具底板的连接柱,所述夹具顶板连接于连接夹头的一端,所述连接夹头的另一端连接于加载设备的上部,所述夹具底板上设有一沿着夹具底板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开口,所述试件从开口穿入卡设于夹具底板上从而与夹具底板下方的加载设备的下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混凝土中钢筋粘结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顶板的中部设有一穿孔,所述连接夹头的螺纹端贯穿穿孔,并通过与螺母配合固定于夹具顶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管混凝土中钢筋粘结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夹头为变截面杆件,上端小,下端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混凝土中钢筋粘结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顶板、夹具底板均为方形,所述连接柱设为四根,垂直于夹具顶板、夹具底板设置,所述连接柱分布于夹具顶板、夹具底板的四个角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混凝土中钢筋粘结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宽度为夹具底板的宽度的一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混凝土中钢筋粘结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件包括分段钢筋以及围设于分段钢筋外侧的分段钢管,所述分段钢管的长度小于分段钢筋的长度,由分段钢管围设住的分段钢筋部分形成测试段,所述测试段的两端分别包覆有PVC套管形成无粘结段以及位于两个无粘结段之间的粘结段,所述分段钢筋的下部打磨成圆形截面,所述分段钢管的下部通过一钢板与分段钢筋相连接,由分段钢筋、分段钢管以及钢板构成的圆柱形筒体装置内浇筑有混凝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钢管混凝土中钢筋粘结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为圆环形,其中部开设有一圆孔,所述分段钢筋穿过钢板中心处的圆孔内,所述钢板的周侧连接于分段钢管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钢管混凝土中钢筋粘结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段与PVC套管间填充有硅胶。
9.基于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钢管混凝土中钢筋粘结力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作测试用试件;
步骤(2),组装夹具装置,将连接夹头的上部固定在加载设备的上部;
步骤(3),将试件的分段钢筋设有圆形截面的一端伸入夹具底板的开口中,直至到达开口最深处,且夹具底板的上表面与钢板的下表面相接触,并将分段钢筋的圆形截面端固定在加载设备的下部;
步骤(4),启动加载设备,进行循环加载测试。
10.基于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钢管混凝土中钢筋粘结力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a),选择直径为dmm的螺纹钢筋,令螺纹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长度为n×dmm,则试件用分段钢筋的长度为L=d+n×d+200+100mm;
步骤(1b),将直径为dmm的螺纹钢筋切割成Lmm等长的分段钢筋,取其中一节分段钢筋,对选取的分段钢筋的一端进行打磨去除螺纹形成圆形截面,打磨长度为Imm;
步骤(1c),在选取的分段钢筋表面标出刻度,确定出n×dmm粘结长度的位置及无粘结部分位置;
步骤(1d),选择直径为d+4mm的PVC套管,切割成等长的标准段,将切割成标准段的PVC套管套裹在步骤(1c)确定的分段钢筋无粘结部分,形成无粘结段,则其余部位为粘结段;
步骤(1e),选取直径与分段钢筋直径相匹配的焊接钢管,切割成100+n×dmm长的分段钢管;
步骤(1f),选取一圆环形的钢板,其内直径为d+4mm,外直径与分段钢管直径相同,且将钢板设置于分段钢管的底部形成一圆柱形筒体装置;
步骤(1g),将步骤(1d)制作的套裹有PVC套管的分段钢筋通过钢板的中心圆孔穿过步骤(1f)制作的圆柱形筒体装置中,经过调整确保分段钢筋在圆柱形筒体装置中心位置处,然后将分段钢筋上的无粘结段固定住;
步骤(1h),往圆柱形筒体装置内分层浇筑混凝土,按规定时间养护后完成试件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308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