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基钻井液用聚胺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34350.0 | 申请日: | 2015-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69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解洪祥;刘音;王红科;赵福祥;赵鹏;喻化民;薛莉;韩秋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035 | 分类号: | C09K8/035;C08G73/02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8 | 代理人: | 刘美甜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井 液用聚胺 抑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勘探开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基钻井液用聚胺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钻井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必要手段。在钻井过程中,井壁失稳问题时有发生,尤其是在泥页岩地层,井壁垮塌问题非常频繁,据统计因泥页岩导致的井壁失稳问题占井壁失稳发生率的90%以上。所以,一直以来人们在不断的寻找控制泥页岩井壁失稳的方法。
油基钻井液是目前解决泥页岩井壁失稳问题最可靠办法,原因在于油基钻井液不会引起井壁水化膨胀,国内目前在页岩气开发中应用较为广泛。但油基钻井液成本高,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因此,很难广泛应用。水基钻井液是应用最广泛的钻井液体系,克服水基钻井液易引起泥页岩井壁失稳问题是石油领域科学技术人员的研究目标,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初见成效。研究出的方法主要分为三种:(1)利用微纳米封堵技术封堵硬脆性泥页岩的孔隙裂缝,阻止钻井液浸入;(2)利用活度理论,降低钻井液水活度,实现地层水反渗透;(3)增强泥页岩微观结构中的层间作用力,阻止水向泥页岩层间插入。
胺基能与粘土结合,是增强页岩层间作用力的有效官能团。聚胺分子中具有很多活性胺点,有足够长的链桥接在黏土表面。在实际应用中聚胺的页岩抑制效果非常显著,可有效改善水基钻井液引起井壁失稳问题。目前已有多项关于聚胺抑制剂结构或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公开,如CN201110334894.4、CN201110340245.5、CN201110356922.2、CN201110392249.8、CN201410345892.9,但是现有方法制得产品的页岩抑制效果、耐高温性能尚不能尽如人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基钻井液用聚胺抑制剂,其具有良好的页岩抑制性,在180℃条件下能正常使用。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水基钻井液用聚胺抑制剂的制备方法。
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基钻井液用聚胺抑制剂,其结构式如下:
其中,n=0,1,2,3,取决于选用的多胺基有机化合物;m=100~200,代表聚胺的聚合度;R1为-CH3,-CH2CH3,或者-CH2CH2OH。
所述水基钻井液用聚胺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多胺基有机化合物与水按照质量比1:1~4混合,在搅拌条件下缓慢加入环氧氯丙烷,反应过程中放热,控制反应温度为50~80℃;所述多胺基有机化合物与环氧氯丙烷的添加量的摩尔比为0.98~1.02;所述多胺基有机化合物指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和四乙烯五胺;
2)待所述环氧氯丙烷加入完毕后,在70~80℃条件下反应2~4h;
3)加入链增长终止剂,在70~80℃条件下继续反应1~2h,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水基钻井液用聚胺抑制剂;所述链增长终止剂与多胺基有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5~20;
所述链增长终止剂为二乙胺、二乙醇胺或者质量分数为30~40%的二甲胺水溶液。
所述水基钻井液用聚胺抑制剂的制备方法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其中,n=0,1,2,3,取决于选用的多胺基有机化合物;m=100~200,代表聚胺的聚合度;R1为-CH3,-CH2CH3,或者-CH2CH2OH。
进一步,所述环氧氯丙烷的加入时间控制在30-60min。
优选,制备所述水基钻井液用聚胺抑制剂的反应是在具有加热、冷却双功能的反应釜中进行的。
采用上述方法制得的聚胺分子结构为长链结构,分子中具有多个与粘土结合位点,即胺基、羟基,分子中的胺基基团可进入粘土层间或吸附粘土表面,形成多点吸附,牢牢的将粘土束缚住,分子中的羟基也可以通过氢键来增强聚胺抑制剂与粘土的作用。页岩滚动回收实验结果显示,产品表现出优越的抑制性能和抗温性能,在加量为1%情况下,页岩滚动回收率大于90%,抗温达18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43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