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触式眼底镜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34355.3 | 申请日: | 2015-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44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郑竹明;廖龙盛;谢明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3/12 | 分类号: | A61B3/12;A61B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贾磊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眼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眼底镜,特别是一种接触式眼底镜。
背景技术
眼底镜是用来观察眼球基底的检视工具,例如用以观察视网膜、视神经盘、血管分布等是否异常。然而,受到瞳孔的限制,现有的非接触式眼底镜的可观测范围较小,一般而言,半视角仅约为20度。若欲增加可观测范围,成像系统以及照明系统皆需要特殊设计,例如加大透镜或独立的照明系统,如此将导致非接触式眼底镜的体积无法有效缩小。接触式眼底镜因贴近瞳孔进行观测,因此,可获得较大的可观测范围。
一种现有的接触式眼底镜是采用与成像系统同轴的照明系统。然而,此系统的透镜中央的反射光难以避免而影响观测。此外,此系统的透镜尺寸正比于照明角度,因此,欲得到大范围的照明,相对较大尺寸的透镜难以避免。另一种现有的接触式眼底镜则是采用光纤导引照明光以提供较大范围的照明。可以理解的是,光纤的出光角度较小,因此,此系统需布置多个不同照明方向的光纤才能获得较大范围的照明,如此将导致结构复杂、组装成本增加等问题。此外,光源与光纤之间的耦合亦影响光源的利用效率。
有鉴于此,如何以简单的结构即可提供较大范围的眼底照明便是目前极需努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触式眼底镜,其是将偏离成像系统光轴的光源尽可能贴近瞳孔,如此,藉由直接照明即可提供较大的照明范围。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触式眼底镜包含一接触透镜、一环形照明模块、一成像透镜组以及一图像撷取模块。接触透镜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相对的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为一凹面,用以接触一眼球。环形照明模块贴近接触透镜的第二表面设置,并用以提供一直接照明光源通过眼球的一瞳孔以照射眼球的一基底,其中全部或大部分来自直接照明光源的光线未经人为加工的表面反射入射至眼球的基底。成像透镜组设置于环形照明模块中央的一中空部,并用以会聚来自眼球的基底的一反射光,其中环形照明模块的中空部的内径介于6mm至10mm。图像撷取模块用以撷取成像透镜组所会聚的反射光以形成一图像。
以下藉由具体实施例配合所附的图式详加说明,当更容易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示意图,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触式眼底镜。
图2为一示意图,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触式眼底镜的接触透镜、环形照明模块以及第一透镜群组。
图3为一示意图,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触式眼底镜的环形照明模块。
附图符号说明:
11接触透镜;
111 第一表面;
112 第二表面;
112a凸面;
112b聚光结构;
12环形照明模块;
121 发光元件;
121a第一发光二极管;
121b第二发光二极管;
122 中空部;
13成像透镜组;
131 第一透镜群组;
132 第二透镜群组;
133 第三透镜群组;
14图像撷取模块;
15显示模块;
16焦距调整模块;
17连接端口;
20眼球;
OA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接触式眼底镜包含一接触透镜11、一环形照明模块12、一成像透镜组13以及一图像撷取模块14。接触透镜11具有一第一表面111以及一相对的第二表面112。接触透镜11的第一表面111朝向眼球20,以接触眼球2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表面111可为一凹面以贴近眼球20的角膜。举例而言,凹面的曲率约与角膜的曲率相等。于一实施例中,接触透镜11的材质可为一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举例而言,接触透镜11的材质可为一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软性高分子聚合物材料,较佳者,接触透镜11的材质同时可以是高含水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例如硅水胶、人工聚合物或天然树脂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晋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43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穿戴式健康监测组件
- 下一篇:一种便携且环保的清洁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