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厌氧食气微生物发酵效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34441.4 | 申请日: | 2015-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94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谢彬涛;韩一凡;郭亚琼;王兴彪;王敬敬;张小霞;黄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P1/04 | 分类号: | C12P1/04 |
代理公司: | 11350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厌氧食气 微生物 发酵 效率 方法 |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厌氧食气微生物发酵效率的方法,是对发酵体系中对厌氧食气微生物的菌液用中空纤维素膜进行过滤截留,再用培养基进行反向冲洗后,对截留菌体再次进行发酵。本发明在厌氧食气微生物气体发酵过程中,实现发酵罐与中空纤维素膜组件之间的互联,使发酵液在中空纤维素膜内腔和发酵罐之间形成循环,同时利用连接在中空纤维素膜组件外壁的蠕动泵,进行抽排,实现对发酵液的抽滤,截留菌体,后用新鲜培养基将附着在中空纤维素膜腔体内的菌体冲洗到发酵罐中,进行多次连续发酵。本发明能够提高厌氧食气梭菌在气体发酵过程中的生物量积累,有效增加利用合成气生产乙醇、丁醇和正己醇的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厌氧微生物气体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厌氧食气微生物发酵效率的方法。
技术背景
合成气是一种主要包含CO、H2以及少量CO2等其他组分的混合气体,来源广泛,如煤、石油、天然气、工业废气(如焦炉煤气、炼厂气)、城市固体废弃物以及生物质等。自然界中存在一类厌氧食气微生物,能以合成气(CO、CO2以及H2)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量源进行生长,并且将其转化为多种有机酸和醇类物质,包括乙酸、丁酸、2,3-丁二醇等高附加值化学品和乙醇、正丁醇、正己醇等生物燃料。目前,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以及城市垃圾、秸秆等的燃烧造成大气中CO、CO2、CH4等气体含量的不断攀升,损害人体健康,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温室效应,加剧了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气候异常、海平面上升、农作物产量下降等诸多严重的社会环境和经济问题。因此,将合成气利用微生物应用到工业发酵过程中,不仅可以形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和化学品开发的绿色通道,节省企业的运行成本,进一步创造经济效益,还可以减少含碳气体排放,加速地球碳循环,减轻温室效应,创造社会和环境效应。
虽然合成气的利用也有化学方法,但是微生物气体发酵技术在多个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首先,微生物发酵可以在低温低压条件下完成,降低了能量和设备成本,增强了生产安全性;其次,微生物转化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可以转化成一种主要产品;再次,合成气流量和气体组成比对反应过程影响不大;最后,发酵过程没有催化剂中毒的情况。然而目前,食气厌氧菌在发酵过程中较低的生长浓度,抑制了其对气体的利用效率、高附加值产物的合成,从而阻碍了微生物发酵技术在工业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因此,如何提高食气厌氧菌的细胞浓度,是合成气生物发酵工程技术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厌氧食气微生物发酵效率的方法,即一种提高厌氧食气微生物发酵时的生物量积累和C4、C6产物合成的方法。
本发明的方法,是对发酵体系中对厌氧食气微生物的菌液用中空纤维素膜进行过滤截留,再用培养基进行反向冲洗后,对截留菌体再次进行发酵,
作为实施例的优选,中空纤维素膜的规格为孔径小于0.22微米,材料为聚丙烯,比表面积大于0.54平方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厌氧食气微生物优选为厌氧食气梭菌;
更进一步的,所使用的培养基包括有2%-4%的mineral solution stock(V/V),0.05%的酵母提取物(M/V),0.5%的吗啉乙磺酸(M/V),0.5%的reducing agent Stock(V/V),0.1%的微量元素储存液(V/V);
其中Mineral solution stock(M/V)的组成为:8%氯化钠,10%氯化铵,1%氯化钾,1%的磷酸二氢钾,2%的硫酸镁和0.4%的氯化钙。
Reducing Agent Stock(M/V)的组成为0.9%的氢氧化钠,4%的L-半胱氨酸盐酸盐和4%的九水硫化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44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