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三维成型技术制备有机分离膜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34558.2 | 申请日: | 2015-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3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杨;刘磊;史元腾;何思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9C67/00 | 分类号: | B29C67/00;B33Y10/00;B33Y70/00;B33Y80/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周秀梅;李颖 |
地址: | 266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三维 成型 技术 制备 有机 分离 方法 | ||
1.一种利用三维成型技术制备有机分离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 通过三维制图软件制备三维分离膜模型,再将模型转换为3D打印机识别的 格式;其次,将有机分离膜的光固化材料体系进行混合,而后过滤和脱气 处理;将处理后的光固化材料液注入3D打印机的腔体中,以逐层喷射方式 打印分离膜,并结合光源聚合固化反应成型;最后得到分离膜。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三维成型技术制备有机分离膜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三维制图软件包括AutoCAD,SolidWorks,Unigraphics, Pro/Engineer,CATIA,3dsMAX,Maya。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三维成型技术制备有机分离膜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膜模型为平面模型或立体模型。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三维成型技术制备有机分离膜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采用单一材质进行打印或不同材质交替逐层喷射打 印。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三维成型技术制备有机分离膜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光固化材料体系为预聚物、光引发剂、稀释剂和助剂;按 重量百分比计,30%-80%预聚物、0.1%-20%光引发剂、5%-50%稀释剂和0%-30% 助剂。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三维成型技术制备有机分离膜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预聚物为光敏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所述光引发剂 为阳离子型、自由基型光引发剂中一种或几种;所述稀释剂为酯、醚、亚 胺类活性单体中一种或多种;所述助剂为增韧剂、流平剂、阻聚剂、分散 剂、稳定剂、消泡剂、表面活性剂、颜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三维成型技术制备有机分离膜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采用衬底或无衬底打印。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三维成型技术制备有机分离膜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衬底为纺布、无纺布高分子材料、陶瓷片、硅藻土或多孔 金属片无机材料,厚度从10微米到10毫米。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三维成型技术制备有机分离膜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光聚合固化反应采用紫外、紫外-LED或LED灯照射作用下 进行光聚合固化反应,光源波长范围为200-470nm;固化时间为0.001秒 至24小时,固化温度为20-700℃;所述喷射条件为喷头温度30-80℃,室 温下连续喷射。
1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三维成型技术制备有机分离膜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成型的分离膜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正渗透 膜、反渗透膜、渗透汽化膜、气体分离膜或离子交换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455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加工成形桨叶的气囊和方法
- 下一篇:一步法注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