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制造方法和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层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35013.3 | 申请日: | 2015-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906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进藤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8;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英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正极 活性 物质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制造方法和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层。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良锂离子电池特别是在高电压下工作的锂离子电池的耐久性和内部电阻的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制造方法。制造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将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第一锂盐、第二锂盐和溶剂的正极混合材料浆料涂覆在基材上,随后干燥除去溶剂,并且第一锂盐为磷酸锂,第二锂盐选自由碳酸锂、氢氧化锂、硝酸锂、乙酸锂、硫酸锂和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并且第二锂盐相对于第一锂盐的比例以锂原子数为基准计为1~50mol%。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制造方法和通过该方法制造的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层。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作为充放电容量高、可高输出化的二次电池是已知的。当前,锂离子二次电池主要用作便携式电子设备用的电源,期待作为预计今后普及的电动汽车用的电源。
锂离子二次电池在正极和负极分别具有能够插入和脱离锂(Li)的活性物质,通过锂离子在两极间的电解液内移动来进行工作。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作为正极的活性物质,主要使用锂钴复合氧化物等含锂的金属复合氧化物,另外,作为负极的活性物质,主要使用具有多层结构的碳材料。
但是,当前状态下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容量不能说是满意的,需要进一步的高容量化。
与此相关,近年来,提出了提升正极的上限工作电位,由此使电池的电池端子间的开路电压上升。即,提出了:相对于在对以往的普通锂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情况下,充电结束时的电池端子间的开路电压为4.2V以下,进一步提高该电压以实现锂二次电池的进一步的高容量化。但是,电压升高时,充电时的正极附近的电解液的氧化分解的问题变得显著。
对于这样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在形成在高电压下工作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时,除了正极活性物质以外使用无机磷酸盐(例如磷酸锂),由此能够改良得到的锂离子电池的耐久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4-1030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抑制了锂离子电池特别是在高电压下工作的锂离子电池的耐久性的问题。但是,就产业而言,需要不仅具有耐久性而且具有更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发明人进行了专心研究,作为结果,想到了下述的本发明。
<1>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将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第一锂盐、第二锂盐和溶剂的正极混合材料浆料涂覆在基材上,随后干燥除去溶剂,并且
上述第一锂盐为磷酸锂,并且上述第二锂盐选自由碳酸锂、氢氧化锂、硝酸锂、乙酸锂、硫酸锂和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并且
上述第二锂盐相对于上述第一锂盐的比例以锂原子数为基准计为1~50mol%。
<2>上述<1>项中记载的方法,其中,上述第二锂盐选自由碳酸锂、氢氧化锂和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
<3>上述<1>或<2>项中记载的方法,其中,上述正极混合材料浆料相对于上述正极活性物质以0.5~10.0重量%的比例含有上述第一锂盐。
<4>上述<1>~<3>项的任一项中记载的方法,其中,上述正极活性物质为镍-锰尖晶石系正极活性物质。
<5>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层,其是通过上述<1>~<4>项的任一项中记载的方法制造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50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