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码流优化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35789.5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9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英德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931 | 分类号: | H04L12/931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袁春晓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码流 优化 功能 以太网 交换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带码流优化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
背景技术
随着安防市场蓬勃发展,高清化网络化越来越普遍。网络摄像机,光纤收发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等设备日益成为安防主流。然而由于网络固有特性和复杂通讯环境往往无法保证高效的QoS(QualityofService,服务质量)。一旦网络中有突发码流出现,极易导致传输视频,音频等流媒体信号出现卡顿,马赛克甚至中断现象,极大影响了客户体验。
针对这个问题市场上暂时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现有的作法是要么减少网络中的设备,要么用更高速率千兆网络来传输数据,但由此会带来高昂的成本支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带有码流优化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以便网络中出现突发的大量码流时能够有效的均匀码流。
本发明提供的带码流优化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包括以太网交换机芯片、RJ45接口、第一PHY口、第二PHY口、存储器及码流优化芯片;
所述第一PHY口、第二PHY口、存储器均与码流优化芯片具有信号连接;RJ45接口与第二PHY口连接;第一PHY口与以太网交换机芯片上的PHY口连接;
所述码流优化芯片用于通过第一PHY口接收以太网交换芯片输出的以太网数据,完成以太网数据从PHY层到MAC层的转换,并将转换后的MAC层数据包存储到存储器的一个区域中;还用于统计存储器的所述一个区域中的数据包的MAC地址及每条MAC地址的出现频率,删除MAC地址出现频率低于一定阈值的数据包;以及用于将过滤后的数据包存储到存储器的另一区域中;将存储器的所述另一区域中的数据包从MAC层转换到PHY层,并按照一定转发速率将转换到PHY层后的数据包依次从第二PHY口、RJ45接口转发出去。
进一步,所述码流优化芯片还用于判断存储器的所述一个区域中的数据包的MAC地址是否是送往第二PHY口,若不是,则将该数据包删除。
进一步,还包括拨码开关;所述码流优化芯片还用于接收拨码开关输出的由工作人员设定的带宽,并按照低于所述带宽的速率将转换后的数据包依次从第二PHY口、RJ45接口转发出去。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的以太网交换机具有码流优化功能,以太网交换芯片输出的以太网数据包进入码流优化芯片进行MAC解析,在MAC层进行数据包的存储、过滤及缓冲处理,有效吸收瞬间突发的数据包,过滤非必要数据,限制以太网交换机输出带宽以达到平滑码流的作用。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工作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参见图1,本发明的装置实施例包括RJ45接口、PHY1口、PHY2口、外部SDRAM(图中未视出)、码流优化芯片及以太网交换芯片。所述PHY1口、PHY2口、SDRAM均与码流优化芯片具有信号连接。RJ45接口与PHY2口连接,PHY1口还与以太网交换芯片的PHY口连接。
参见图2,在其他装置实施例中,还包括拨码开关,拨码开关与码流优化芯片也具有信号连接,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拨码开关输入设定的带宽。
以太网交换芯片向PHY1口输出以太网数据包后,码流优化芯片进行以下码流优化工作,如图3,码流优化芯片的工作过程包括存帧、过滤及缓冲三个步骤。
其中,存帧步骤具体包括:从PHY1口接收以太网数据,完成以太网数据从PHY层到MAC层的转换,并将转换后的MAC层数据包存储到第一存储区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英德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英德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57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车电池智能修复系统
- 下一篇:汽车风力取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