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35928.4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6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左广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颍上县中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78 | 分类号: | A61K36/78;A61P17/00;A61P31/10;A61P17/04;A61P33/14;A61P29/00;A61K33/30;A61K33/36;A61K35/618;A61K35/64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62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脚气 外用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脚气是侵犯表皮、毛发和趾甲的浅部霉菌病,是一种传染性的皮肤病。脚气的危害不仅是瘙痒、脱皮、起疱、真菌传播,还会引起手癣和灰指甲。更严重的是,搔抓会导致局部细菌感染,可发展成淋巴管炎、蜂窝组织炎及丹毒,可谓后患无穷;目前脚气治疗主要是应用抗生素,疗效低,且副作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蛇床子4-5、黄芩5-7、五加皮8-10、桑白皮3-5、麻黄2-4、鱼腥草5-7、炉甘石10-12、土槿皮3-5、钻地风2-4、蜂房5-7、独活2-4、海螵蛸1-3、金银花20-30、黄柏10-12、地榆叶5-6、莱菔子2-4、九节茶1-2、雄黄4-5、杨梅核仁1-3、双剪菜2-4、水梨藤1-2和三丫苦叶1-2。
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蛇床子4.5、黄芩6、五加皮9、桑白皮4、麻黄3、鱼腥草6、炉甘石11、土槿皮4、钻地风3、蜂房6、独活3、海螵蛸2、金银花25、黄柏11、地榆叶5.5、莱菔子3、九节茶1.5、雄黄4.5、杨梅核仁2、双剪菜3、水梨藤1.5和三丫苦叶1.5。
杨梅核仁为杨梅科植物杨梅的种仁;双剪菜为萝藦科植物长叶吊灯花的根;水梨藤为猕猴桃科植物水梨儿藤的根皮;三丫苦叶为芸香科植物三丫苦的叶。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然后加入适量的植物油调和成糊状,涂敷于关节患处,每日换药一次,10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治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中药配比合理,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散血止痛、清热利湿、活血凉血的功效,对于脚气患者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的杀死病菌,治愈后不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蛇床子4.5、黄芩6、五加皮9、桑白皮4、麻黄3、鱼腥草6、炉甘石11、土槿皮4、钻地风3、蜂房6、独活3、海螵蛸2、金银花25、黄柏11、地榆叶5.5、莱菔子3、九节茶1.5、雄黄4.5、杨梅核仁2、双剪菜3、水梨藤1.5和三丫苦叶1.5。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然后加入适量的植物油调和成糊状,涂敷于关节患处,每日换药一次,10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治愈。
典型病例:
病例1:朱某,男,三四趾间有糜烂、渗液,并可蔓延至足跖及边缘,剧痒;可伴局部化脓、红肿、疼痛,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涂敷一个疗程,水疱明显减少,糜烂减轻,继续涂敷两个疗程,脚气治愈,至今未复发。
病例2:钱某,男,患有脚气多年,反复发作,趾间、足缘、足底出现米粒大小水疱,疏散或成群分布,疱壁较厚,内容清澈,不易破裂,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撕去疱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剧烈瘙痒,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涂敷两个疗程,水疱大量减少,瘙痒明显减轻,继续涂敷两个疗程,治愈,停药至今未复发。
病例3:黄某,女,53岁,患有脚气两年,足跖、足缘、足跟部皮肤脚趾增厚、粗糙、脱屑,鳞屑成片状或小点状,反复脱落,瘙痒难忍,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涂敷三个疗程,诸症全消,治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颍上县中医院,未经安徽省颍上县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59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