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力系统的温室气体减排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36321.8 | 申请日: | 2015-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05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杨方;黄瀚;代贤忠;张钧;谢光龙;胡波;张义斌;金艳鸣;张晋芳;何博;白翠粉;刘松;王亚丽;王红敏;江雷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能源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张春;彭霜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力系统 温室 气体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力系统的温室气体减排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静态博弈方法模拟各利益相关方的市场博弈行为及其对政策数据的响应机制,利用电力系统生产运行模拟方法计算出政策数据下的实际减排数据,进而计算出各政策场景下各利益相关方的温室气体减排数量,并根据所述温室气体减排数量对温室气体进行减排控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遵循电力系统生产运行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政策作用下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市场博弈行为及其政策响应机制,能够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避免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或温室气体减排诉求难以满足的不足,提高政府政策制定的针对性和政策实施的效果,最终实现对温室气体的减排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的智能电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力系统的温室气体减排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温室气体排放加速了全球气候变暖进程,电力行业提出“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战略,以减少化石能源消费,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倡导新能源发电是“清洁替代”的主要实施手段,推动电动汽车发展是“电能替代”的重要实施手段。目前,新能源发电技术和电动汽车技术的经济性与常规电源和燃油汽车相比尚不具备竞争力,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又是政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诉求和刻不容缓的责任,因此,政府已经频繁出台补贴、税收等相关激励政策,以提升新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的竞争力,促进新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的发展,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然而,由于缺乏政府政策与电力系统温室气体减排效果之间定量关系模拟分析的系统性方法,目前政府出台政策时只是从定性角度出发,没有考虑政策作用下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市场博弈行为及其政策响应机制,无法准确刻画政策与温室气体减排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而导致政府打出政策组合拳时缺乏一定的理论依据,容易出现政策效果不明显或者政府减排诉求难以满足的局面。
作为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和运筹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弈论是定量研究竞争-合作环境中优化问题的科学,可以用来描述多市场利益主体的市场博弈行为,常用在经济领域的投资决策方面,在电力系统领域的应用也大多隶属于投资决策问题。智能电网背景下,参与主导电力系统运营的决策主体趋于多样化,博弈论将成为解决智能电网领域的诸多关键难题的有力工具。另外,包含机组组合和经济调度的电力系统生产运行模拟技术已在电力系统广泛应用,其目的是在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追求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该方法能够模拟电力系统中各发电机组和负荷的实际电量情况及其系统运行的经济水平。本发明在电力系统中首次创造性地将博弈论方法和电力系统生产运行模拟方法相结合,建立多利益主体的智能电网博弈模型和电力生产运行模拟模型,以政府政策作为智能电网博弈论模型的输入变量进行博弈决策,将智能电网利益主体的决策变量输入到电力系统运行生产模拟模型,得到各利益主体的电量及其温室气体减排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力系统的温室气体减排控制方法,充分考虑政策作用下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市场博弈行为及其政策响应机制,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电力系统的温室气体减排控制方法,采用静态博弈方法模拟各利益相关方的市场博弈行为及其政策响应机制,利用电力系统生产运行模拟方法计算出政策数据下的实际减排数据,进而计算出各政策场景下各利益相关方的温室气体减排数量,并根据所述温室气体减排数量对温室气体进行减排控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电力系统的温室气体减排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对利益相关方的政策数据空间进行划分,从而得到划分后的政策数据空间;
步骤B:根据全社会电动汽车保有量,采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电动汽车用户用车行为,得到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曲线,将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曲线与电力系统负荷曲线相加,从而得到系统的总负荷曲线;
步骤C:从所述政策数据空间中选取一个政策场景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能源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能源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63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烟厢型抽油烟机
- 下一篇:智能变电站智能装置输入虚端子、输出虚端子审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