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芯水密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38005.4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8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景光;徐庭元;邓海军;黄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煤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282 | 分类号: | H01B7/282;H01B7/285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425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密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芯水密电缆。
背景技术
水密电缆是应用于深海设备中,因此该电缆需要达到纵向水密功能,为了达到缆芯间的水密功能,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采用涂抹胶水的方式,即在电缆缆芯间涂抹有一定厚度的丁基胶水,待丁基胶水自然阴干后,进行挤包外护套,由于外护套是丁基材料,能够很好的和丁基胶水结合在一起从而起到缆芯间的水密功能;2、在成缆过程中,在缆芯空隙处滴入橡胶液,橡胶液是将橡胶材料在压片的时候将橡胶片压的很薄,成缆时加热橡胶片,橡胶片融化成橡胶液,在成缆时方便填入缆芯空隙处及周围。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点:
采用上述第一种方式,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胶水能够粘连,但是电缆在纵向水压的试验过程中,该种方式不能承受7Mpa纵向压力试验,其水密性能不佳;2并且生产过程中需要涂抹胶水,要胶水阴干后才能收盘,因此电缆在生产速度慢。
采用上述第二种方式主要的问题是在于生产工艺繁琐,制造周期长,这种方式生产的电缆在缆芯芯数在3根左右,并且导体横截面在25mm2以下有效,当缆芯中线芯数量增加、导体横截面大于25mm2时,做纵向水密试验时候则不会通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多芯水密电缆,具有线芯间,线芯层之间水密效果突出,并且方便生产,电缆线芯根数和横截面的增加不影响水密性能的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芯水密电缆,包括缆芯,所述的缆芯由7根绝缘线芯采用1+6的方式绞合而成;在缆芯外挤包第一氯丁橡胶,在第一氯丁橡胶外围绕12根绝缘线芯,在12根绝缘线芯外挤包第二氯丁橡胶,在第二氯丁橡胶外围绕18根绝缘线芯,最后在18根绝缘线芯外挤包第三氯丁橡胶;所述的第一氯丁橡胶、第二氯丁橡胶以及第三氯丁橡胶之间的厚度之比为1:2:4。
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绝缘线芯由镀锡丝导体以及挤包在镀锡丝导体外的氯丁绝缘层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电缆缆芯结构是采用1+6+12+18+6(n-1)(n>1,n为层数),电缆每绞合一层就挤包一层橡胶材料,每根线芯之间都相互分开,不会碰在一起,由于挤包的橡胶材料是同一性质,因此在挤包后各层之间能很好的粘连;绝缘材料是氯丁胶,因此,绝缘可以和挤包的橡胶材料完美的粘连在一起,加之线芯之间不碰在一起各线芯周围、空隙处都充满了挤包的橡胶材料,而橡胶材料是一个整体,因此提高了电缆缆芯间、每一层绝缘线芯间的纵向水密性能,这种结构的电缆缆芯和层间的水密性能不受电缆的横截面以及芯数的影响,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增加水密电缆缆芯的数目。电缆各个部分是紧密挨着的因此电缆在收放卷绕过程中不会鼓包,并且电缆的柔软性极佳,特别适合在狭小和复杂空间中使用。
2、本发明每层氯丁橡胶之间的厚度按比例设计,使得电缆的整体圆整性更好,从而大大提高电缆的性能。
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线芯间,线芯层之间水密效果突出,并且方便生产,电缆线芯根数和横截面的增加不影响水密性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多芯水密电缆,包括缆芯,所述的缆芯由7根绝缘线芯采用1+6的方式绞合而成;所述的绝缘线芯由镀锡丝导体1以及挤包在镀锡丝导体1外的氯丁绝缘层2构成;在缆芯外挤包第一氯丁橡胶3,在第一氯丁橡胶3外围绕12根绝缘线芯,在12根绝缘线芯外挤包第二氯丁橡胶4,在第二氯丁橡胶外围绕18根绝缘线芯,最后在18根绝缘线芯外挤包第三氯丁橡胶5。
为了使电缆的性能得到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所述的第一氯丁橡胶3、第二氯丁橡胶4以及第三氯丁橡胶5之间的厚度之比为1:2:4,其中,第一氯丁橡胶的厚度为0.35mm-0.5mm,使得电缆的整体圆整性更好,从而大大提高电缆的性能。
本发明具体应用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煤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煤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80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床垫以及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