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注塑模具急冷急热消除产品熔接线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38485.4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4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林嵩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均胜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78 | 分类号: | B29C45/78;B29C45/72;B29C45/26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模具 急冷急热 消除 产品 熔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注塑模具急冷急热消除产品熔接线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内饰出风口面板模具采用传统工艺制造,常规的注塑加工方法以及水路和辅助设备导致外观面上熔接线无法避免,只能采用后续的电镀喷漆工艺来遮盖,导致产品工序繁多复杂、产品报废率高、能耗大、污染大。
模具在注塑循环生产是每一个循环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注塑、保压;2、冷却;3、开模取件;4、合模,然后再循环到注塑阶段进行下一个循环。传统模具的水路设计时以上4个阶段要求温度尽量恒定,但是当塑料在模具中流动时前端塑料的温度逐渐减低,前端两股塑料会合时由于温度的下降对接位置形成一条明显的目视可见线,称为熔接线,导致产品外观缺陷,强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注塑模具急冷急热消除产品熔接线的方法,实现外观上高光泽,并且无熔接线缺陷,避免了后续的用来遮盖熔接线的电镀、喷漆工艺,达到了节能环保、减少污染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注塑模具急冷急热消除产品熔接线的方法,包括在注塑、保压阶段时通过高温压缩蒸汽注入模具的水路内迅速使模具温度达到160℃以上,保持模具温度并将塑料在该温度下注满整个型腔;在冷却阶段时向水路内注入冷水,迅速降低模具温度使塑料凝固成型成产品开模取件。采用这种方法使注塑模具在每一模生产周期内模具温度主动的剧烈变化,当模具温度高于塑料的玻璃化温度即160℃以上时,塑料在模具内流动始终保持此温度,前端料流温度保持高温,两股料会合时结合效果相当好不会产生熔接线。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在完成开模取件后,在合模阶段向模具内吹入压缩空气,吹净水路内的水滴后再注入高温压缩蒸汽提高模具温度,进行下一个循环。在进入下一个循环之前先吹净水路内的水滴使得在充入压缩蒸汽提高模具温度时更加快速以及容易控制整个模具保持在相同温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这种方法使注塑模具在每一模生产周期内模具温度主动的剧烈变化,当模具温度高于塑料的玻璃化温度即160℃以上时,塑料在模具内流动始终保持此温度,前端料流温度保持高温,两股料会合时结合效果相当好不会产生熔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一种注塑模具急冷急热消除产品熔接线的方法,包括在注塑、保压阶段时通过高温压缩蒸汽注入模具的水路内迅速使模具温度达到160℃以上,保持模具温度并将塑料在该温度下注满整个型腔;在冷却阶段时向水路内注入冷水,迅速降低模具温度使塑料凝固成型成产品开模取件。采用这种方法使注塑模具在每一模生产周期内模具温度主动的剧烈变化,当模具温度高于塑料的玻璃化温度即160℃以上时,塑料在模具内流动始终保持此温度,前端料流温度保持高温,两股料会合时结合效果相当好不会产生熔接线。
在完成开模取件后,在合模阶段向模具内吹入压缩空气,吹净水路内的水滴后再注入高温压缩蒸汽提高模具温度,进行下一个循环。在进入下一个循环之前先吹净水路内的水滴使得在充入压缩蒸汽提高模具温度时更加快速以及容易控制整个模具保持在相同温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急冷急热注塑模具技术生产的产品可以达到高光无熔接线的目的,减少了后续的电镀,喷漆工艺,降低了能耗,减少了污染;采用急冷急热注塑模具技术生产的产品由于没有熔接线,提高产品整体强度;采用急冷急热注塑模具技术生产的产品基本消除了产品由于温度不同而产生的内应力,减少了产品的变形;采用急冷急热注塑模具技术,由于塑料在模具内流动时由于高温,始终保持一个流体状态,减少了剪切力,对含高玻璃纤维的塑料有显著的帮助,不会产生玻璃纤维表面浮现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均胜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均胜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84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VC管材的新型加工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长手柄移动式压注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