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启动特性为快开型的液压缸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38810.7 | 申请日: | 2015-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1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安延涛;赵东;杨可森;杨玉娥;刘鲁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F15B15/20;F15B15/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2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启动 特性 快开型 液压缸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启动特性为快开型的液压缸,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头端截面呈等腰梯形的缓冲套A和缓冲套B,实现液压缸在启动时呈现快开特性、在停止时呈缓冲运动;通过双油槽和双密封圈实现漏油的暂存和活塞的密封,属于液压缸的技术研发领域。
背景技术
液压缸利用活塞的直线往复运动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但由于目前液压缸结构的单一性,无法实现某些特殊应用。如在某一工况下,需要液压缸能快速启动,这类工况一般出现在液压缸作用于较小结构时,因其重量小,不会对液压缸损坏,为提高工作效率而需其快速启动。
因此,针对现有液压缸在使用中存在的无快启式这一问题,应从液压缸的整体结构上进行综合考虑,设计满足出快启式的一种液压缸。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液压缸在使用中存在的无快启式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启动特性为快开型的液压缸。
本发明的一种启动特性为快开型的液压缸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启动特性为快开型的液压缸,主要包括端盖A、端盖B、缸筒、导向套、活塞杆、活塞、缓冲套A和缓冲套B,缸筒同侧开有油口B和油口A,端盖A和端盖B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缸筒上,端盖B中心设有安装防尘圈的通孔,活塞杆通过导向套由通孔伸出,活塞杆另一端设有外螺纹,缓冲套A、活塞、缓冲套B设有内螺纹,并依次安装在活塞杆上;所述缓冲套A设有通孔、缓冲套B设有盲孔,缓冲套A和缓冲套B为锥台形结构,其头端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腰边角度为a且优值a=45°;所述活塞为设有通孔的圆柱形结构,活塞外侧面依次设有油槽A、密封圈A、密封圈B和油槽B,密封圈A、密封圈B为橡胶材料且O型结构。
本发明在活塞两侧设有缓冲套A和缓冲套B,通过这种设计既可实现活塞的缓冲静止,又可实现活塞的启动特性设置,即通过缓冲套与缸筒内缓冲套座间液压油的压缩,将液压油的压力能作用于缓冲套上,使其慢慢停止运动,防止活塞与缸筒内结构相撞;而通过设计缓冲套A或缓冲套B的不同截面,可改变通过其表面的流量,从而改变作用于活塞的压力,进而改变活塞杆的运动速度。
本发明将缓冲套A和缓冲套B设计为头端截面呈等腰梯形的结构,通过这种设计实现液压缸在启动时呈现快开特性,即通过腰角a的设计,使缓冲套A或缓冲套B在启动阶段,即离开缸筒内缓冲套座时,通过缓冲套A或缓冲套B的流量呈现“先快-后缓”的特征,如当开度为50%时,其通过流量高达75%,通过较小开度即可实现输入较大流量的液压油,来实现液压缸活塞杆的快速启动。
本发明将活塞外侧面依次设有油槽A、密封圈A、密封圈B和油槽B,通过这种设计实现漏油的暂存和活塞的密封,即通过两侧的油槽A和油槽B将缸内的漏油暂存,通过中部的密封圈A和密封圈B实现活塞的密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头端截面呈等腰梯形的缓冲套A和缓冲套B,实现液压缸在启动时呈现快开特性、在停止时呈缓冲运动;通过双油槽和双密封圈实现漏油的暂存和活塞的密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缓冲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液压缸的快开启动特性示意图。
其中:1、端盖A,2、缓冲套A,3、油槽A,4、密封圈A,5、密封圈B,6、油槽B,7、活塞,8、缓冲套B,9、活塞杆,10、缸筒,11、缓冲套座,12、导向套,13、防尘圈,14、端盖B,15、油口B,16、油口A。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启动特性为快开型的液压缸,主要包括端盖A1、端盖B14、缸筒10、导向套12、活塞杆9、活塞7、缓冲套A2和缓冲套B8,缸筒10同侧开有油口B15和油口A16,端盖A1和端盖B14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缸筒10上,端盖B14中心设有安装防尘圈13的通孔,活塞杆9通过导向套12由通孔伸出,活塞杆9另一端设有外螺纹,缓冲套A2、活塞7、缓冲套B8设有内螺纹,并依次安装在活塞杆9上。
活塞7为设有通孔的圆柱形结构,活塞7外侧面依次设有油槽A3、密封圈A4、密封圈B5和油槽B6,密封圈A4、密封圈B5为橡胶材料且O型结构。工作时,这种设计实现漏油的暂存和活塞7的密封,即通过两侧的油槽A3和油槽B6将缸内的漏油暂存,通过中部的密封圈A4和密封圈B5实现活塞7的密封。
结合图2、图3所示,缓冲套A2设有通孔、缓冲套B8设有盲孔,缓冲套A2和缓冲套B8为锥台形结构,其头端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腰边角度为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88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药及其配制方法
- 下一篇:骨伤科收敛止血膏及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