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出电能的电动车减震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39408.0 | 申请日: | 2015-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1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潘秀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秀兰 |
主分类号: | F16F6/00 | 分类号: | F16F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出 电能 电动车 减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车的减震器,它包括减震器、发电机,它能将电动车行驶中震动产生的能量转化成对蓄电池充电的电能。
背景技术
电动车(也称电动摩托车)在行驶中会因道路的颠簸而发生震动,为使驾乘者舒适,常常在电动车上安装减震器来减缓震动。现有的减震器一般包括减震杆、减震筒和连接在减震杆、减震筒之间的减震弹簧,减震杆的一端设有活塞,活塞与减震筒的内壁相配合,减震筒内注有油液;减震弹簧被压缩时吸收震动能量,减震弹簧复原时释放能量,减震弹簧释放能量的过程为一阻尼振荡过程,在这过程中油液对活塞的运动起到阻尼作用,可加快减震弹簧能量的衰减,提高减震效果。这种减震器使用前需预注油液,油液消耗到一定程度会影响减震效果;另外震动能量不能被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出电能的电动车减震器,它在实现减震功能时不消耗油液,另外能将震动的能量转化成对蓄电池充电的电能。
其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出电能的电动车减震器包括减震器单元和发电机单元,减震器单元包括开口朝左的第一壳体1、减震杆2、压缩弹簧3,压缩弹簧套在减震杆上,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壳体的底部和减震杆的下部,减震杆的上部伸在第一壳体内;其特征是在减震杆的上部设有齿条4,所述的发电机单元包括开口朝右的第二壳体5,第二壳体内壁上设有发电机定子6,发电机定子中设有发电机转子7,发电机转子固定套在转轴8上,转轴上还固定套有齿轮9,齿轮与齿条相啮合,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开口面相贴连接形成一盒体,转轴的两端被分别支承在第一壳体的右壁和第二壳体的左壁上,齿条上下运动时带动齿轮转动,定子上的绕组的端头引出第二壳体外被闭合。
本发明的特点是,当齿条上下运动时可带动发电机转子在一定的角度内转动,发电机转子的磁力线切割定子绕组,定子绕组闭合时产生感应电流,该感应电流在发电机转子的磁场中产生的电磁力可对发电机转子进行制动,加快压缩弹簧能量的衰减,实现减震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减震器通过电磁力制动,在实现减震功能时不使用油液;另外发电机发出电流可用来对电动车的蓄电池进行充电,增加电动车的行驶路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该图中压缩弹簧没画出。
图3为第二壳体的右视图。
图4为图1的右视图,该图中减震杆、压缩弹簧没画出。
图5为图1的镜像示意图。
附图标志分别表示:1-第一壳体、2-减震杆、3-压缩弹簧、4-齿条、5-第二壳体、6-发电机定子、7-发电机转子、8-转轴、9-齿轮、10-线圈、11-螺栓、12-导向块、13-上连接座、14-下连接座、15-键。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发出电能的电动车减震器,它包括减震器单元和发电机单元,减震器单元包括开口朝左的第一壳体1、减震杆2、压缩弹簧3;压缩弹簧套在减震杆上,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壳体的底部和减震杆的下部,减震杆的上部伸在第一壳体内,在减震杆的上部设有齿条4,减震杆的齿条部分为正方体,减震杆的杆体部分为圆柱体从第一壳体的底部穿过,它与第一壳体底部的孔相配合。
所述的发电机单元包括开口朝右的第二壳体5,第二壳体内壁上固定设有发电机定子6,发电机定子中设有发电机转子7,发电机转子固定套在转轴8上,转轴上还固定套有齿轮9,齿轮与齿条相啮合;发电机转子中心的孔和齿轮中心的孔与转轴之间设有键15。
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由螺栓11紧固成一盒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开口相贴,转轴的两端被分别支承在第一壳体的右壁与第二壳体的左壁上,转轴可转动但不可左右串动,齿条上下运动时带动齿轮转动,定子上的绕组的端头引出第二壳体外被闭合。
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截面形状为正方形(如图4所示),其边长应满足齿条上下运动所需的长度,齿条上下运动的位移在15毫米内;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截面形状为圆形(如图3所示),发电机定子被压入固定在其中。
为提高齿条运动导向的可靠性,在第一壳体的右壁上设有导向块12,导向块与齿条背面相贴,这样齿条始终位于导向块与齿轮中间,齿条与齿轮的啮合可靠。
为减小转轴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之间的摩擦,在转轴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之间分别可设置轴承(轴承在附图中没画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秀兰,未经潘秀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94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