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熔融酯交换法制备聚碳酸酯所用催化剂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39836.3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5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奚桢浩;赵玲;毕丰雷;邵健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64/30 | 分类号: | C08G64/30;C08G64/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融 交换 法制 聚碳酸酯 所用 催化剂 及其 应用 | ||
1.一种熔融酯交换法制备双酚A型聚碳酸酯用复合催化剂,包括:酯交换阶段催化剂为季铵化合物或季磷化合物,缩聚阶段催化剂为乙酰丙酮基金属配合物或金属氢氧化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熔融酯交换法制备双酚A型聚碳酸酯用复合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季铵化合物选自四甲基氢氧化铵、四乙基氢氧化铵、四丙基氢氧化铵、四丁基氢氧化铵、苄基三甲基氢氧化铵、四甲基氯化铵、四乙基氯化铵、四丙基氯化铵、四丁基氯化铵等中的任何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熔融酯交换法制备双酚A型聚碳酸酯用复合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季磷化合物选自四乙基氢氧化膦、四丁基氢氧化膦、四辛基氢氧化膦、四丁基醋酸膦、四丁基氟化膦、四丁基氯化膦、四丁基溴化膦、四丁基碘化膦、四辛基溴化膦等中的任何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熔融酯交换法制备双酚A型聚碳酸酯用复合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酰丙酮基金属配合物中的配体选自乙酰丙酮、三氟乙酰丙酮、六氟乙酰丙酮、4,4,4-氟-1-(2-噻吩基)-1,3-丁二酮、2,4-己二酮、1,1,1-三氟-2,4-戊二酮、1-氯-1,1-二氟-2,4-戊二酮、1,1,1-三氟-5-甲基-2,4-己二酮、1,1,1,5,5,6,6,6-八氟-2,4-己二酮、2,4-壬烷二酮、2,4-辛烷二酮、3-氯-2,4-戊二酮、3-乙基-2,4-戊二酮、3-甲基-2,4-戊二酮、3-苯基-2,4-戊二酮、3-乙基-2,4-戊烷二酮、3-正丁基-2,4-戊二酮、5,5-二甲己烷2,4-二酮、3-乙氧亚甲基-2,4-戊二酮、3-苯亚甲基-2,4-戊烷二酮、6-甲基-2,4-庚二酮等中的任何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熔融酯交换法制备双酚A型聚碳酸酯用复合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酰丙酮基金属配合物中的金属元素为铍、镁、钙、锶、钡、钪、锆、铪、钒、铬、钼、锰、铁(Ⅱ)、铁(Ⅲ)、钌(Ⅲ)、钴(Ⅱ)、钴(Ⅲ)、镍、钯、铂(Ⅱ)、铜、锌、镉、汞、铝、镓(Ⅲ)、铅、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镝、镥等中的任何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熔融酯交换法制备双酚A型聚碳酸酯用复合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氢氧化物中的金属元素为锂、钠、钾、铷、铯、镁、钙、锶、钡等中的任何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熔融酯交换法制备双酚A型聚碳酸酯用复合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季铵化合物具有以下通式:
R4NX
其中:R为烷基或芳基;X为无机或有机阴离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熔融酯交换法制备双酚A型聚碳酸酯用复合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季磷化合物具有以下通式:
R4PX
其中:R为烷基或芳基;X为无机或有机阴离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熔融酯交换法制备双酚A型聚碳酸酯用复合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酰丙酮基金属配合物具有以下通式:
其中:X为金属元素铍、镁、钙、锶、钡、钪、锆、铪、钒、铬、钼、锰、铁(Ⅱ)、铁(Ⅲ)、钌(Ⅲ)、钴(Ⅱ)、钴(Ⅲ)、镍、钯、铂(Ⅱ)、铜、锌、镉、汞、铝、镓(Ⅲ)、铅、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镝、镥等中的任何一种;n为配体个数,取2-4的整数。
10.一种熔融酯交换法制备聚碳酸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催化剂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催化剂可以固体形式加入,也可以将其预先溶解到水或乙醇或水-乙醇溶剂中制成溶液加入;催化剂即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后使用;催化剂可以在反应之前一次性加入,也可以在反应的不同阶段分批加入。
11.一种熔融酯交换法制备聚碳酸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存在的熔融聚合条件下,通过芳族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二酯进行熔融酯交换反应得到产物双酚A型聚碳酸酯。
12.如权利要求10-11所述的方法,相对于每摩尔二羟基化合物,催化剂中季铵化合物或季磷化合物使用量为10-7-10-2mol;相对于每摩尔二羟基化合物,催化剂中乙酰丙酮基金属配合物或金属氢氧化物使用量为10-8-10-4mo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983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涤纶纤维溶解制膜的方法
- 下一篇:用于合成PBT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