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信道蜂窝用户情况下的D2D功率分配快速优化算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41155.0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22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家恒;张建飞;史锋峰;梁霄;赵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H04W4/7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黄成萍 |
地址: | 21110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用户 发射功率 优化算法 单信道 独立功率 功率分配 功率限制 算法 通信 蜂窝频带 速率要求 速率优化 优化问题 多信道 蜂窝网 计算量 最大化 求解 收敛 应用 优化 保证 | ||
1.单信道蜂窝用户情况下的D2D功率分配快速优化算法,其特征在于:本算法用凸近似的方法将非凸问题近似为凸问题,并通过多层迭代快速收敛到凸问题的优化解,即蜂窝用户和D2D用户的发射功率分配,从而得到所有D2D用户的优化和通信速率;本算法适用于蜂窝用户独立功率限制以及D2D用户独立功率限制情况和蜂窝用户和功率限制以及D2D用户和功率限制两种情况,根据两种情况的特点采用不同的D2D用户通信速率优化方法,优化目标均为最大化所有D2D用户的和通信速率;
设蜂窝系统共有N个蜂窝用户和M对D2D用户,N个蜂窝用户对应N个蜂窝频带,蜂窝用户i对应蜂窝频带i;定义:pi表示蜂窝用户i在蜂窝频带i上的发射功率;qi表示D2D用户在蜂窝频带i上的发射功率向量,qi=[qi1,qi2,…,qij,…,qiM],qij表示第j对D2D用户在蜂窝频带i上的发射功率;ai表示蜂窝用户i到基站的归一化后的信道增益;θij表示第j对D2D用户对蜂窝用户i干扰信道的信道增益;rij表示第j对D2D用户在蜂窝频带i上的归一化后的信道增益;βij表示蜂窝用户i对第j对D2D用户干扰信道的信道增益;ξijl表示第l对D2D用户对第j对D2D用户在蜂窝频带i上的干扰信道的增益;ρi表示蜂窝用户i的最低通信速率;
(一)在蜂窝用户独立功率限制以及D2D用户独立功率限制下,采用如下算法解决D2D用户通信速率优化问题:
(11)按照蜂窝频带将D2D用户通信速率优化问题划分为N个可平行计算的子问题,蜂窝用户i的通信速率为第j对D2D用户在蜂窝频带i上的通信速率为
(12)以(·)(l)表示(·)的第l次迭代结果,初始化拉格朗日算子给定计算精度ε1、ε2、ε3,初始化迭代次数t=0、s=0、k=0;
(13)计算其中:
其中:表示迭代函数构成的函数向量,
(14)对于所有i=1,2,…,N、j=1,2,…,M,判断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进入步骤(15);否则令k=k+1,返回步骤(13);
(15)计算其中表示更新常数,Pi表示蜂窝用户i在蜂窝频带i上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
(16)判断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进入步骤(17);否则令s=s+1且k=0,返回步骤(13);
(17)计算其中
(18)判断是否成立:若成立,则将作为优化后的D2D用户在蜂窝频带i上的发射功率向量输出,并按照步骤(11)中的关系求出对应的蜂窝用户i在蜂窝频带i上的发射功率和否则令t=t+1、s=s+1且k=0,返回步骤(13);
(二)在蜂窝用户和功率限制以及D2D用户和功率限制下,采用如下算法解决D2D用户通信速率优化问题:
(21)蜂窝用户i的通信速率为第j对D2D用户在蜂窝频带i上的通信速率为
(22)以(·)(l)表示(·)的第l次迭代结果,初始化拉格朗日算子λ(0)=0、μ(0)=0,给定计算精度ε1、ε2、ε3,初始化迭代次数t=0、s=0、k=0;
(23)计算其中:
其中:表示迭代函数构成的函数向量,
(24)对于所有i=1,2,…,N、j=1,2,…,M,判断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进入步骤(25);否则令k=k+1,返回步骤(23);
(25)计算表示更新常数,P表示所有蜂窝用户的最大和功率限制;计算表示更新常数,Qj表示第j对D2D用户的最大和功率限制;
(26)对于所有j=1,2,…,M,判断|λ(s+1)-λ(s)|<ε2且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进入步骤(27);否则令s=s+1且k=0,返回步骤(23);
(27)计算其中
(28)判断是否成立:若成立,则将作为优化后的D2D用户在蜂窝频带i上的发射功率向量输出,并按照步骤(21)中的关系求出对应的蜂窝用户i在蜂窝频带i上的发射功率和否则令t=t+1、s=s+1且k=0,返回步骤(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4115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材四向快速调整模组
- 下一篇:一种钨氧化物粉末自动添加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