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穿戴式智能雾化吸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43361.5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1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陆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雾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5/00 | 分类号: | A61M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翁惠瑜 |
地址: | 215347 江苏省昆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戴 智能 雾化 吸入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穿戴式智能雾化吸入装置,包括可弯曲固定支架,该可弯曲固定支架为三段式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出雾单元段、连接段和出雾控制段,所述出雾控制段包括第一支架壳体以及设置于第一支架壳体内的PCB控制板、呼气吸气信号感应组件和电源,所述PCB控制板分别连接呼气吸气信号感应组件、电源和出雾单元段;PCB控制板通过呼气吸气信号感应组件感应获取使用者呼吸状态,在使用者呼吸状态为吸气状态时,控制出雾单元段进行雾化出雾,在使用者呼吸状态为呼气状态时,控制出雾单元段停止雾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避免药液的浪费及空气污染、使用方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穿戴式智能雾化吸入装置。
背景技术
雾化吸入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中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雾化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使用者通过呼吸将药物吸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
传统的雾化器,需要使用者通过佩戴面罩、咬嘴或者鼻插嘴,将雾化的药液吸入呼吸道和肺部。在吸入呼吸道和肺部的过程中,使用者无论呼气还是吸气,雾化的药液均从面罩、咬嘴或者鼻插嘴处喷出。实际上,只有在吸气的时候,这些药液才能被吸入呼吸道。而使用者在呼气时的,喷出的雾化药液,并不能被人体吸收。在呼气时,雾化药液会凝结残留在面罩、咬嘴或者鼻插嘴的内壁,或者直接飞逸到周围空气中,从而造成药液的浪费和污染。同时,使用者在呼气时,由于药液持续在雾化,阻挡了呼气的二氧化碳等废气的排出,从而造成使用者在吸气时,被动的吸入了废气。
另外,大部分的呼吸道慢性疾病,譬如哮喘患者,通常需要持续性的吸入治疗。传统的雾化吸入治疗的设备,由于体积大,不易携带,造成使用者依从性差,且雾化程度不高,可操作性差,从而疾病的控制效果差。同时,由于传统雾化设备体积大,需要助手才能操作,自己独自动手能力较差,对长时间使用、婴幼儿、行动不便的患者来说,操作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避免药液的浪费及空气污染、使用方便的可穿戴式智能雾化吸入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穿戴式智能雾化吸入装置,包括可弯曲固定支架,该可弯曲固定支架为三段式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出雾单元段、连接段和出雾控制段,所述出雾控制段包括第一支架壳体以及设置于第一支架壳体内的PCB控制板、呼气吸气信号感应组件和电源,所述PCB控制板分别连接呼气吸气信号感应组件、电源和出雾单元段;PCB控制板通过呼气吸气信号感应组件感应获取使用者呼吸状态,在使用者呼吸状态为吸气状态时,控制出雾单元段进行雾化出雾,在使用者呼吸状态为呼气状态时,控制出雾单元段停止雾化。
所述呼气吸气信号感应组件包括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所述第二金属片固定设置,所述第一金属片与第二金属片垂直设置,第一金属片一端固定,另一端与第二金属片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分别通过导线与PCB控制板连接,第一金属片连接有限位件,该限位件限制使用者吸气时第一金属片的位移;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形成一电容,使用者吸气或呼气时,第一金属片的自由端绕固定端旋转,PCB控制板根据所述电容的电容值变化情况获得使用者呼吸状态。
所述呼气吸气信号感应组件还包括旋转轴,所述第一金属片的固定端通过至少一个挂扣连接于旋转轴上,第一金属片绕旋转轴旋转。
所述第一支架壳体上设有用于覆盖住使用者鼻部和/或口部的雾化挡片,该雾化挡片活动连接于第一支架壳体,形成片式雾化面罩。
所述出雾单元段包括第二支架壳体,该第二支架壳体内设有用于盛放药液的水箱,所述水箱侧壁安装有雾化片,所述雾化片与PCB控制板连接,所述雾化吸入装置使用时,雾化片在PCB控制板的控制下雾化水箱中的药液,并将雾化后的药液喷射入使用者口鼻区域。
所述第一支架壳体上设有液晶显示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雾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雾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433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灯光故障的远程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 下一篇:低电流保护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