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一个设备解锁另一个设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44492.5 | 申请日: | 2015-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95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C·索尔沃德;A·兰德维斯;J·J·爱罗科;M·J·克罗查摩尔;W·本森;G·诺威克;N·A·威瑟斯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苹果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44 | 分类号: | G06F21/44;G06F21/3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边海梅 |
地址: | 美国加***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一个 设备 解锁 另一个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利用一个设备解锁另一个设备的方法。更具体而言,公开了一种利用第一设备解锁第二设备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配对;建立与第二设备的信任关系;利用设备密钥认证第一设备;从第二设备接收秘密密钥;从输入/输出设备接收用户输入;及响应接收用户输入,将接收到的秘密密钥发送到第二设备以解锁第二设备,其中建立与第二设备的信任关系包括利用从与第一设备相关联的硬件密钥生成的密钥认证设备密钥。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设备解锁的方法和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利用另一个设备解锁一个设备。
背景技术
诸如智能电话和平板电脑的现代电子设备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锁定/解锁机制以保持设备安全。要解锁设备,用户可以在设备的登录屏幕上输入密码或采用不同的机制,比如用指纹扫描仪扫描其指纹。这些机制通常在要被解锁的设备上直接地执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利用另一个设备解锁一个设备。如在本文中所提到的,可以解锁另一个设备的设备可以是第一设备,并且能够被另一个设备解锁的设备可以是第二设备。
在一种实施例中,公开了利用第一设备解锁第二设备的方法。例如,手持式电子设备可以解锁从未通过交换秘密密钥被解锁的可穿戴设备。该方法可以包括: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配对;建立与第二设备的信任关系;利用每个设备中不同的设备密钥(不能从设备中去除的)相互认证两个设备(即,在设备间建立信任关系);在设置过程中从第二设备接收秘密密钥并将其存储;及响应接收用户输入,将接收到的秘密密钥发送到第二设备以解锁第二设备。换句话说,第一设备可以首先联系第二设备。第二设备然后可以向第一设备发送秘密并向用户询问密码。利用这个密码,第二设备就可以推导主密钥、验证解锁和存储托管记录。该托管记录包含通过解锁密钥加密的主密钥以及通过主密钥加密的解锁密钥,使得每当主密钥改变时,记录可以被更新。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公开了第二设备被第一设备解锁的方法。例如,一个手持式设备可以解锁另一个手持式设备。该方法可以包括:建立与第二设备的信任关系;利用每个设备中的不同设备密钥相互认证两个设备;在注册过程中向第一设备发送秘密密钥;在接收到密码后解锁第二设备;从密码中推导出主密钥;利用之前发送给第一设备的秘密密钥加密主密钥;从第一设备接收秘密密钥;利用接收到的秘密密钥检索主密钥;及利用主密钥执行解锁操作。换句话说,第一设备可以首先报到(check-in)、执行相互认证并与第二设备交换秘密。当第二设备被第一次解锁时(自从启动),第二设备可以使主密钥封装到交换的秘密。
在还有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公开了能够解锁第二设备的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可以包括:配置为用于与第二设备配对的配对模块;配置为用于利用设备密钥认证自身的认证模块;配置为用于从第二设备接收秘密密钥的接收模块;配置为用于处理从第一设备的输入/输出设备接收到的用户输入的用户输入处理模块;及配置为用于响应用户输入,将接收到的秘密密钥发送到第二设备以解锁第二设备的发送模块。
在还有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公开了能够被第一设备解锁的第二设备。第二设备可以包括:配置为用于与第一设备配对的配对模块;配置为用于从第一设备接收公共设备密钥和秘密密钥的接收模块;配置为用于利用与第二设备相关联的私有设备密钥签署接收到的公共设备密钥的密钥签署模块;配置为用于向第一设备发送秘密密钥的发送模块;配置为用于处理密码的用户输入处理模块;配置为用于从密码推导主密钥的推导模块;配置为用于利用秘密密钥加密主密钥的加密模块;配置为用于利用接收到的秘密密钥检索主密钥的检索模块;及配置为用于利用主密钥执行解锁操作的解锁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示出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其中第一设备能够解锁第二设备。
图2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示出在利用第一设备解锁第二设备的方法中的示例性步骤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示出在注册过程中的示例性步骤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苹果公司,未经苹果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444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