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发动机曲轴加工过程中的轴向锁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44570.1 | 申请日: | 2015-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3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谢金龙;郭兵;周毅涛;蔡世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宜宾普什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8 | 分类号: | B23Q3/08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丰 |
地址: | 644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发动机 曲轴 加工 过程 中的 轴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向锁紧装置,特别适用于汽车发动机曲轴加工过程的轴向锁紧定位。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曲轴36道加工工序中,曲轴动平衡加工被列为关键加工工序,动平衡加工精度差,会导致车辆在行驶中振动过大而造成行驶平稳性差,甚至会引起曲轴断裂,带来安全事故。曲轴动平衡加工机床分为全自动平衡机床和手动平衡机床,生产厂家根据自己的生产效率和加工产品精度选择不同类型的机床。机床加工的主要手段是在曲轴扇板上根据需要钻孔,以达到配重的要求。
通常曲轴动平衡加工的精度会根据汽车发动机厂家的要求而制定。如一款型号为4JB1的曲轴,发动机厂家要求动平衡精度为15g.cm。曲轴生产厂家不仅需要将精度加工到15g.cm以内,且重复测量误差不能超过3g.cm,且在全自动平衡机和手动平衡机的测量精度重合性需要达到90%以上。
但是,在曲轴加工过程中,无论是全自动平衡机床和手动平衡机床,由于缺乏有效的锁紧固定手段,使得质量较轻的曲轴在高速旋转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轴向窜动的现象(几率在20%左右),窜动就直接导致了动平衡量值大,从而使加工精度和重合性不能达到要求,废品率高,生产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应用于发动机曲轴加工过程中的轴向锁紧装置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装置能有效地防止被加工曲轴的轴向窜动现象。
本发明为达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应用于发动机曲轴加工过程中的轴向锁紧装置,包括基座和支撑架,其特征是:
在基座上安装有中间锁紧总成和尾部锁紧总成;
所述的中间锁紧总成包括支架,在支架上部安装有轴承Ⅰ;
所述的尾部锁紧总成包括尾架,在尾架上端连接有伸缩组件,伸缩组件前端安装有轴承Ⅱ。
优化的:伸缩组件包括液压缸或气压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中间锁紧总成和尾部锁紧总成的相互作用,能有效的防止工件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轴向窜动,促使曲轴动平衡精度达到发动机厂家要求的精度,保证了全自动平衡机的加工精度和手动平衡机加工的精度重合性高达94%以上。另外,本发明巧妙的将固定接触位置设计在曲轴没有精度要求的部位,不会影响加工面的质量;而且,固定位置贴合面由轴承随动,很小的滚动摩擦力也不会影响曲轴在旋转过程中的运动轨迹。以上措施提高曲轴的整体质量,降低工件的废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伸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中间锁紧总成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1是基座,2是支撑架,3是支架,4是轴承Ⅰ,5是尾架,6是伸缩组件,7是轴承Ⅱ,8是气缸(液压或气压),9是曲轴,10是扇板,11是顶杆,12是轴颈。
原有设备的加工方式:将曲轴9的两端放置于支撑架上,启动机床按钮,卡爪夹紧曲轴9,带动曲轴9旋转,曲轴9右端的中心孔内有顶尖顶住,以防止窜动。机床自动感应装置自动计算不平衡量值,外置的刀具再对扇板10进行钻孔加工,达到对扇板10去重的目的,以保证曲轴不平衡量值在规定范围内。
上述的加工过程中,由于顶尖的固形能力有限,曲轴9容易出现窜动的现象。
本发明设计的中间锁紧总成的支架3和尾部锁紧总成的尾座5安装固定于基座1上。
按下起动按钮,伸缩组件6工作,气缸8使顶杆11向外运动,直至轴承Ⅱ7与曲轴9右末端接触,并贴紧其左侧端面。
同时,中间锁紧总成上轴承Ⅰ4与轴颈12右侧开档端面接触,完成工件的轴向锁紧。
再启动机床按钮,进行工件的加工,通过两接触点的有效控制,进而达到有效防止工件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轴向窜动,杜绝了曲轴动平衡加工中产品发生打滑飞出的现象。促使曲轴动平衡精度能达到发动机厂家要求的精度,保证了全自动平衡机的加工精度和手动平衡机加工的精度重合性高达94%以上的目的。
曲轴9在旋转过程中,轴承Ⅰ4和轴承Ⅱ7为随动状态。而轴承轴线和曲轴9的轴线垂直,也保证了轴承的受力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宜宾普什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宜宾普什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445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