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自动无级调速自适应绕线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45455.6 | 申请日: | 2015-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12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德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望变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6 | 分类号: | H01F41/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7 | 代理人: | 陈家辉 |
地址: | 401121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无级 调速 自适应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制造行业使用的电力变压器线圈的全自动无级调速自适应绕线工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CN972455159于1999年7月28日公开的“电力变压器高压线圈自动绕线机”,该电力变压器高压线圈自动绕线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在计算机程序控制下,电机通过磁粉离合器带动收线轴转动,收线轴上安装有收线盘,通过磁粉离合器,电机实现等扭矩输出,保证收线时线条恒定的张紧力。而且上述整个负责收线的架体与底座滑动连接,可以一边绕线一边变换收线盘的绕线位置,使收线盘的线条能均匀分布。由于磁粉离合器的输出扭矩是随电流信号大小的改变而改变,不存在所谓的档位,所以磁粉离合器与电机配合,形成全自动无级调速机构。
然而上述专利技术存在如下技术缺陷:
绕线机包括收线机构与放线机构,仅改进收线机构,只能解决绕线张力的问题,但却无法控制线条的平整度;线条从放线机构到收线机构,经过一定绕转,线条很容易发生扭转,造成线条不平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调整线条平整度的全自动无级调速自适应绕线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全自动无级调速自适应绕线工艺,应用于绕线装置中,而绕线装置包括收线机构、放线机构以及设于收线机构与放线机构之间的排线机构,收线机构包括底座,滑动连接于底座上的架体,安装于架体上收线单元,所述收线单元包括并依次传动的电机、磁粉离合器、收线轴,收线轴上安装有用于收线的收线盘;所述排线机构包括机架以及滑动连接于机架上的导线块,导线块上设有一组供线条穿过的线孔,所述线孔的孔径与所述线条外径一致;所述排线机构还包括设于放线机构与导线块之间的一组导向轮,所述导向轮转动连接在机架上;包括如下步骤,
a. 调线:将缠绕在放线机构上的线条的线头找出,然后依次通过导向轮、导向块,最后固定连接至收线盘上,其中线条在单个导向轮上至多缠绕两圈;
b.校线:启动收线机构处的电机,使放线机构上的线条逐渐受牵引,经过导向轮的引导,并穿过导向块,最终缠绕到收线盘上;观察导向块与收线盘之间的线条是否平直,如果线条从导向块出来后发生30度以上的偏转角,则停止电机运转,将导向块滑动到机架的其他位置或者调整线条所穿入的线孔,直到线条从导向块出来后的偏转角小于30度为止;
c.绕线:校线后,通过锁止机构将导向块锁上在确定位置,然后再次启动电机,即可进行正常绕线操作。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开始安置线条时,要将缠绕在放线机构上的线条的线头找出,然后依次通过导向轮、导向块,最后连接至收线盘上。其中线条要绕经导线轮的弧形表面,然后再穿过导向块的线孔。
启动收线机构处的电机,收线盘开始转动,使放线机构上的线条逐渐受牵引,经过导向轮的引导,并经过仅供一条线条通过的线孔,最终缠绕到收线盘上。这个过程中,所述导线轮既起到引导线条走向的作用,又起到控制线条张紧力、平滑线条表面度的作用;所述线孔起到对线条校直的作用,如果线条在传送过程中扭曲,线条便难以通过线孔,从而保证了线条的平整度。
如果是来自收线机构的牵引力突然变向,所述导向块也能在机架上滑动一段距离,达到自动适应的效果,这样牵引力变向后,所述线条依然能够笔直地通过线孔,不会由线条扭转而卡死在线孔内。运转一段时间后,导向块滑动到适当的位置,此时只要将导向块锁死在该适当的位置即可。作为该“适当的位置 ”的判断标准,即将线条从导向块出来后是否发生30度以上的偏转角作为确定的判断标准,是生产实践中得出的确定的最佳值(这样的线条绕线的平整度最好)。另外还可以通过调整线条所穿入的线孔位置,来使线条从导向块出来后偏转角小于30度。
进一步,所述导线轮包括纵向导向轮与横向导向轮,在步骤a中,线条要依次绕过纵向导向轮与横向导向轮。
设置纵向导向轮与横向导向轮,可以对线条进行多方位的张紧及平滑处理。
进一步,所述收线机构上设有一组收线单元,各收线单元按高度方向依次安装在架体上,在步骤a中,每个收线盘仅连接一个线条。
所述收线单元的数量是与导向块内线孔的数量相对应。可想而知,可以在单一导向块上设置多个线孔,然而收线单元必须附在架体上,如果为每个收线单元配置一个架体,则会占据大量地面空间。因此,在架上叠设多个收线单元,以达到节约占地面积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望变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望变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454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