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逆作法中组合多功能地下连续墙核心筒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46693.9 | 申请日: | 2015-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35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星;王仕琪;黄伟江;林扑强;郭铁;朱爱国;彭文蔚;汤刚毅;余银银;张小良;倪炜麟;陈铸申;杨代恒;龙秀海;苏森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4 | 代理人: | 刘小敏,侯莉 |
地址: | 51001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作法 组合 多功能 地下 连续 核心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逆作法中组合多功能地下连续墙核心筒,包括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主要由数个相间隔的钢筋混凝土槽段组成,所述钢筋混凝土槽段为混凝土剪力墙,相邻的钢筋混凝土槽段的钢筋笼相连使各钢筋混凝土槽段成为一体围括成所述筒体,钢筋混凝土槽段之间的间隔部位为设置门洞的位置,每个钢筋混凝土槽段的两端面分别设有竖向的H型钢,H型钢的腹板面向钢筋混凝土槽段的端面,且H型钢的两翼缘内端与钢筋混凝土槽段内钢筋笼的水平筋焊接,相邻钢筋混凝土槽段的H型钢的内、外翼缘分别通过钢板对应焊接而使各钢筋混凝土槽段连成一体;在每个钢筋混凝土槽段的上端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压顶梁,所述压顶梁包括钢骨和混凝土,所述钢骨采用一对平行排置的槽钢,该对槽钢的槽口均朝向筒体外,每个槽钢的腰部两端分别对应焊接在与之相邻的H型钢的翼缘上,所述钢筋混凝土槽段的纵筋向上伸入压顶梁的混凝土中锚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作法中组合多功能地下连续墙核心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横截面为“口”字形,在筒体的转角部位采用横截面为L形的钢筋混凝土槽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作法中组合多功能地下连续墙核心筒,其特征在于:在L形钢筋混凝土槽段的边角位置设有竖向的格构式型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作法中组合多功能地下连续墙核心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式型钢主要由筒形的型钢和设于筒形的型钢内且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数个钢筋组成,所述筒形的型钢由外侧角钢、一对钢板和内侧角钢组成,所述一对钢板的一侧边分别与外侧角钢的两侧板边缘焊接,所述一对钢板的另一侧边则分别与内侧角钢的两侧板焊接,每个钢筋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内侧角钢的两侧板端部,钢筋具有两个弯折部,该两个弯折部分别焊接在外侧角钢的两个侧板上。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作法中组合多功能地下连续墙核心筒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⑴预制各钢筋混凝土槽段的钢筋笼,将相邻的钢筋混凝土槽段的钢筋笼连接形成筒体的钢结构;在各钢筋混凝土槽段的两端面上焊接H型钢,将相邻钢筋混凝土槽段的H型钢的内、外翼缘分别通过钢板对应焊接形成筒体的钢结构;
⑵根据核心筒的设置位置,开挖用于设置筒体的坑槽至土体的持力层;
⑶将筒体的钢结构吊装于坑槽中;
⑷向坑槽中浇筑混凝土形成所述筒体;
在各钢筋混凝土槽段的上端沿其长度方向施工压顶梁,所述压顶梁包括钢骨和混凝土,所述钢骨采用一对平行排置的槽钢,该对槽钢的槽口均朝向筒体外,将每个槽钢的腰部两端分别对应焊接在与之相邻的H型钢的翼缘上,将钢筋混凝土槽段的纵筋向上伸入压顶梁的混凝土中锚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横截面为“口”字形,在筒体的转角部位采用横截面为L形的钢筋混凝土槽段,在L形钢筋混凝土槽段的边角位置设置竖向的格构式型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未经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4669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麦宽幅撒播一体播种耧
- 下一篇:一种登机桥的后立柱单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