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有氯甲烷的氯乙烯物料中氯乙烯单体的回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46788.0 | 申请日: | 2015-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52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奇;刘统毅;孙峰;赵洪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蓝帆化工有限公司;山东朗晖石油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17/383 | 分类号: | C07C17/383;C07C21/06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4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有 甲烷 氯乙烯 物料 单体 回收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氯甲烷的氯乙烯物料中氯乙烯单体的回收方法及装置,属于糊树脂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PVC糊树脂的生产过程中,一般通过精馏方式对产生的氯乙烯物料进行氯乙烯单体的回收。然而由于氯乙烯物料中含有一定量的氯甲烷,所以造成回收的氯乙烯单体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氯甲烷,影响了氯乙烯单体的进一步使用。
原有的对氯乙烯物料进行回收的精馏塔,全回流一段时间后,需要分多次从塔顶采出氯甲烷含量为6000~800ppm的氯乙烯物料,最后再采出氯甲烷含量<800ppm的氯乙烯物料做为合格物料,并将合格物料采出到粗单体储槽。对塔顶采出的氯甲烷含量较高的氯乙烯物料进行多次浓缩,事实证明,浓缩四次后,再进行浓缩,塔顶氯乙烯物料中氯甲烷含量达到38000ppm左右就不再上升,并且合格物料采出甚少。现有的生产方法中存在如下问题:
(1)运行周期长,运行一次需要24个小时左右;
(2)合格物料采出量少,运行一次,合格物料采出再沸器液位15%左右;
(3)合格物料氯甲烷含量较高,采出的合格物料,氯甲烷浓度依然在600ppm左右;
(4)精馏过程长,能耗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氯甲烷的氯乙烯物料中氯乙烯单体的回收方法,解决了现有工艺中能耗大、周期长、合格物料中氯甲烷浓度高的问题,具有能耗低,投资少,产品收率高、质量高的特点;本发明同时提供其使用的装置。
本发明所述的含有氯甲烷的氯乙烯物料中氯乙烯单体的回收方法如下:
回收方法所使用的装置如下:
该装置包括精馏塔,精馏塔顶部连接冷凝器,冷凝器与回流罐相连,回流罐通过回流泵与精馏塔上部相连,精馏塔底部设置釜式再沸器,釜式再沸器上增设采出泵和采出线,采出线还通过回流线与釜式再沸器相连;
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含有氯甲烷的氯乙烯物料打入釜式再沸器,进行升温,达到要求的压力后,开启冷凝器,回流罐液位达到要求液位后,开启回流泵,控制回流流量并进行精馏操作,取样合格后,通过采出线采出氯乙烯单体合格物料。
其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的压力为0.50±0.01MPa。
所述的回流罐液位达到80±10%的液位后,开启回流泵,回流罐液位以高度计量;回流流量为5000±200m3/h。
所述的冷凝器中冷凝水的温度为5~8℃。
所述的精馏操作时间为6~8h。
取样合格后,采出方式按照如下之一进行,釜式再沸器液位以高度计量:
(1)釜式再沸器液位≥20%时,保持精馏操作压力跟流量不变,通过采出线采出氯乙烯单体;
(2)釜式再沸器液位<20%时,停回流泵,保持精馏操作压力不变,通过采出线采出氯乙烯单体,采出至釜式再沸器液位10%以下时,采出结束。
所述的含有氯甲烷的氯乙烯物料中的氯甲烷浓度<200000ppm。
所述的回收方法所使用的装置,包括精馏塔,精馏塔顶部连接冷凝器,冷凝器与回流罐相连,回流罐通过回流泵与精馏塔上部相连,精馏塔底部设置釜式再沸器,釜式再沸器上增设采出泵和采出线,采出线还通过回流线与釜式再沸器相连。
所述的冷凝器为两级冷凝器串联,两级冷凝器均与回流罐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增加釜式再沸器回流线和合格物料采出线,改变物料的采出方式,从而保证氯甲烷等轻组分浓度不断富集,解决了现有工艺中能耗大、周期长、合格物料中氯甲烷浓度高的问题。本发明减少了氯乙烯的损耗,具有能耗低,投资少,产品收率高、质量高的特点,其合格物料中氯甲烷浓度能够控制在200ppm以下,保证了氯乙烯单体的回收效果和质量;本发明回收方法所使用的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精馏塔;2、第一冷凝器;3、第二冷凝器;4、回流罐;5、回流泵;6、采出泵;7、釜式再沸器;8、采出线;9、回流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蓝帆化工有限公司;山东朗晖石油化学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蓝帆化工有限公司;山东朗晖石油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467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异戊烯醇的加氢催化合成方法
- 下一篇:砂性盐碱地新型改良肥及其制备、施用方法